正文 成本策略:商家為何要“大放血”(1 / 1)

今天,商品打折隨處可見。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商店的門口醒目地標著的“大甩賣”、“跳樓價”、“大放血”等字樣數不勝數,當你走進店門,你很有可能還會發現商店裏貼著“恕不講價”的牌子,而老板還不停地搖頭歎氣,一副“血本無歸”的樣子。而商場裏,“買一送一”、“買二送一”這些打折廣告也隨處可見。許多商場無論是一周年、五周年,還是十周年都在搞店慶活動,美其名曰“答謝新老客戶的關愛”,將“全場商品一律5折”、“滿200送100”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而且本來隻有一天的“店慶”,往往一開就是幾個星期,甚至一兩個月。許多小店也是每天都喊著“最後一天大甩賣”,然而到了明天仍然是“最後一天”。

商家無所不用其極地營造出濃烈的打折氣氛,然後將消費者邀請到一個充滿了“便宜”的世界裏,讓消費者覺得隻要自己願意,就能撿到便宜。麵對這種近乎瘋狂的打折潮流,消費者們應該清醒地對待,要知道,因為貪小便宜而吃了大虧的前車之鑒比比皆是。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確實有一些商店因為轉行、店麵拆遷、商品換季、清理庫存等因素而被迫將商品進行降價處理。其價格的確比打折前要低很多了。但利用“薄利多銷”的手段進行促銷的商家畢竟還是大多數。

我們知道,商家的一切行為都是以利潤為最終目的的,如果他們真的“大放血”、“跳樓價”,而且是整月地放血,天天跳樓,這不是自尋死路

嗎?商家這樣做的目的非常明顯,無非是為了招徠更多的顧客,以獲取更高額利潤。那麼,商家打折的經濟學秘密到底在哪裏,為什麼商家們對這種把戲樂此不疲呢?

我們知道,產品的生產需要商家投入成本,但是成本中有一部分是不變的,無論是一萬件還是一件產品,這些成本都是必需的,比如廠房建築物和機器設備等,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成本投資在短期內是不會有所改變的。在經濟學上,我們將這種短期內在數量上不能改變的投資成本,稱為“不變成本”。

相對的,還有一部分成本是隨著生產數量的增加而變動的,稱之為“可變成本”。如勞動力,如果廠家要擴大生產,就必須要增加工人。而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構成了商家生產商品所需的總成本。

下麵讓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一下成本的內容。如果我們生產某批產品所耗費的成本,當然這包括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平均分攤到每一件產品上時,就可以大致知道每一件產品的可變成本量和不變成本量,也就是“平均可變成本”和“平均不變成本”,而這兩者之和就是每一件商品的成本,我們稱之為“平均總成本”。

由於商家從每一件商品中獲得的收益就是該商品的價格,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比較價格和以上幾個方麵的平均成本的大小關係,來揭曉商家願意生產商品的最高數量和願意出售商品的最低價格。下麵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商家打折促銷後的利潤情況。

首先,商家促銷能夠使得市場需求量加大,從而生產更大數量的商品,由於總成本有一部分成本是不變的,產量的擴大就使得產品的平均不變成本大幅下降,也就是說產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了。雖然說商品的價格也有下

降,但隻要將降幅控製在不大於成本降幅的範圍內,商家從每一件商品上獲得的利潤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有增加的可能。其次,由於降價促使銷量上升,而每一件商品的利潤並沒有減少,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總利潤。由此可見,對於大多數商家來說,打折隻是其追求利潤最大化所采取的一種成本策略。作為消費者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因此而盲目消費。

參考文獻

[1]林智.20幾歲要懂點經濟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2]張李娟,王彩霞.每天學點經濟學[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

[3]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濟學[M].閭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