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為什麼居高不下,會不會有下降的可能,能降多少,人們應該怎樣應對樓市?為什麼大米、雞蛋、豬肉又漲價了,通貨膨脹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大學擴招是好事,還是壞事?畢業生為什麼“沒就業先失業”?人民幣升值了,中國的老百姓該悲傷還是該高興?人們之間的收入差距怎麼會越來越大?老百姓為什麼說“生不起”病,看病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便宜?……從這些人們茶餘飯後談到的話題,到各大報刊、網站、電視台上說的我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形勢、股票市場行情、石油價格波動,再到一個人怎樣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有限資源規劃好自己的一生……可以說,經濟學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存在於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之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意無意地運用經濟學原理來解決自己碰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企圖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收益。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加裏·貝克爾告訴世人,人類社會90%的行為都可以用經濟學來分析。
今天,經濟學已經不再是那些高居廟堂的經濟學家們玩的遊戲,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關注的問題。如果說幾年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市場經濟的殘酷性和現實性,不覺得經濟學與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那麼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懂得一些經濟學、了解一些經濟學知識、適當把握市場規律,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在什麼工作崗位上,經濟學都可以教會人們如何更好地處理日常的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以及個人投資理財等各個方麵的問題,尤其是當人們麵對各種各樣的選擇問題時。經濟學作為一門關於選擇的學問,無疑能夠培養你的智慧,尤其是關於選擇的智慧,幫助你生活得更加得心應手。
然而,一向以高深著稱的經濟學充斥著生硬的術語、複雜的數學模型、抽象的理論推理等,這些讓許多人望而卻步,讓很多經濟學著作變成了陽春白雪式的欣賞品。
在這種情況下,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經濟學的途徑。書中以經濟學的基本結構為骨架,以生活中鮮活事例為血肉,將抽象的經濟學概念、理論等融入日常生活所見所聞以及各種有趣的故事當中,從理財、福利、職場、財富等方麵生動而又嚴謹地闡述了經濟生活中的許多基本原理和熱門話題。這樣,讀者就能在輕鬆快樂中了解那些生澀、抽象、難懂的經濟學知識,從案例中總結出經濟學的一般規律,學會從經濟學的視角去解讀日常生活中的疑問,給自己規劃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為讀者提供一把打開經濟學大門的鑰匙,讓讀者在輕鬆快樂中有所收獲和領悟,就是本書的目的。
編著者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