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賴璉結束在西北的辦學生涯,回重慶擔任國民政府□□次長,西北工學院院長職務由潘承孝接任,西北大學校長職務由劉季洪接任。賴璉回重慶後,某天陳立夫請他到家裏做客,他見到座中有一位說話帶江北口音的中年客人,經陳立夫介紹,是□□駐重慶的的代表周恩來,剛從陝北過來。兩人寒暄,周恩來說:“我們在陝北,早已知道你的大名和你所辦的學校。”賴璉立刻回答:“我在陝南早已知道你們了。”賴璉後來回憶這次與周恩來的會麵,這樣寫道:“我們這樣偶然的對白,不是互相恭維或譏諷,也不是應酬交際的門麵話,而正是那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寫照。”
11
大陸解放之後,賴璉長時間待在美國,辦過報,教過書,但都不是很如意。1953年,他進入聯合國秘書處工作,任中文組組長,做起了一名國際公務員,1967年退休,應台北《中國時報》之邀,為國際問題專欄撰稿,1978年定居台灣,受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1983年逝世。
對於自己在聯合國工作這一段經曆,賴璉寫有一些回憶文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對一些世界政要的描寫,他用白描的手法寫他們,往往寥寥幾筆,一個人物就生動的浮現出來,甚至還有幾分漫畫的色彩,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比如他寫美國總統肯尼迪,長得好看而且性感,麵色紅潤如同抹了粉一樣,他一出現就引起少女的尖叫,她們大喊:“你是我的夢中情人!”他寫法國總統戴高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長得高,而約旦國王胡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長得矮。又寫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衝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大喊大叫,語速極快,以致於翻譯根本跟不上,麥克米倫則很有紳士派頭,一點火氣都沒有地等赫魯曉夫說完,才麵帶笑容,徐徐對赫魯曉夫說:“對不起,我不懂俄文,你剛才所講的,待我看了講稿後才可以慢慢研究。”關於麥克米倫,還有一則趣事。某次麥克米倫來參加聯合國大會,勞斯萊斯英國汽車公司的紐約經紀人,立刻給他提供了一輛剛從倫敦運到紐約的新車,以期達到宣傳作用,麥克米倫也得意洋洋地坐著這輛新車趕往聯合國大廈,誰知在路上,新車突然拋錨,左修右修,還是不能發動,麥克米倫和司機急得屁股上直冒煙,耽誤了一個多小時,最後還是由英國代表團另外派了一輛車,才把他運到聯合國大廈。有人就此評論:這是“英帝”倒黴的不祥之兆。
晚年的時候,賴璉患有比較嚴重的高血壓病,但他不能吃藥,一吃藥就嘔吐,後來他在雜誌上看到一個治療高血壓的“肌肉運動方法”,照此練習,不想竟治好了高血壓,賴璉得意之餘,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我怎樣治好了高血壓——不服藥物而行肌肉運動的新發現》。筆者現將其文章中關於此方法的介紹摘抄如下:
“首須全身鬆弛而直立,兩手下垂,十指伸張而不可握拳;然後用力使全身緊張,包括頭、頸、胸、背、四肢、雙眼及麵部,同時口叫一、二、三、四、五、六後,即將全身鬆弛。如此一緊一鬆,反複三回,即告結束。每日照此方式練習三次,最好每餐之前行之,三次合計不過一分半鍾而已。……惟正在服用降低血壓丸藥者,暫時不可立即停止丸藥,隻可逐漸減少,以求兩種治療方法之協調和比較。”Ω
↑◎柳直荀
柳直荀(1898-1932),湖南長沙人,中國共產黨員,他是賴璉在中學時代關係最好的同學,不過後來,兩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賴璉成了一名國民黨員,而柳直荀則成為了忠誠的共產黨員。賴璉出於自己的政治立場,對柳直荀的人生選擇頗有非議。
↑◎石瑛
石瑛(1878-1943),字蘅青,湖北省通山縣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任國民黨一大中央委員、南京市市長等職,有“民國第一清官”之稱。石瑛是賴璉生命中的“貴人”,對賴璉多有提攜。
◎江蘇連雲港市一景
連雲港如今是著名的港口城市,連雲港最早的建市規劃是賴璉主持完成的,雖然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得以實施,但該規劃對後來連雲港建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賴璉的□□著作《煙雲思往錄》
在做“西北聯大”這個選題時,本刊收集到賴璉的一本□□:《煙雲思往錄》,該書1980年由台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讓人驚喜的是,這居然是一本賴璉的簽名本,是他於1981年送給朋友的一本書。
《煙雲思往錄》是賴璉將自己先後刊發於《傳記文學》中的若幹篇“傳記”、“懷念”、“記遊”、“書感”文章串起來的一部自傳,雖然不是章節分明、一氣嗬成,但在體例上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關於其人生的每一時期,都有詳盡的描敘,史料價值頗高,而且文字洗練,情感飽滿,可讀性很強。
→◎賴璉的親筆簽名
該簽名在本刊購買的賴璉回憶著作《煙雲思往錄》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