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開國至今已三十餘年,正是國運昌隆之時。廢墟中重建的玉京城繁華更勝以往。群雄逐鹿,蠻族入侵這些結束了不到三十年的戰爭,已經成了說書人講述的故事。故事中有運籌帷幄的智謀之士,統率千軍的絕世武將,不忘初心的大學問家……但更多的市井民眾喜歡的是誕生亂世的絕代佳人,以及她們那纏綿悱惻的愛情。
玉京陽成候府,一個少年端坐在書房之中。手捧著當朝大儒邵陽撰寫的《青冥峰戰敗考》。青冥峰之戰是以駕崩多年的當朝太祖爺百戰百勝的傳奇中為數不多的敗仗。那次遭遇蠻族伏擊三萬餘人戰死,太祖隨著幾名親兵逃入了青冥峰中。
市井傳言太祖那時有真龍護體,在山中殺光了蠻族前來搜山的十萬餘人。大儒邵陽駁斥了這種荒謬言論。他經過多年考證,那搜山的十餘萬人隻有百名是被太祖所殺。還有數千餘人是死於青冥峰裏的毒蟲猛獸,險峻的地勢和毒煙瘴氣。
對於剩下士兵的死亡,大儒邵陽給出的結論是死於鼠疫。看到這,這叫獨孤謙的少年不自禁笑了“鼠疫如何猛烈也不至於一天之內讓十萬將士殞命,向來嚴謹治學的大儒怎麼會說出這麼荒謬的結論。他到底想隱藏什麼事。”
三十年過去了,最早跟隨太祖的從龍之臣大多以不在人世。跟隨太祖經曆過青冥峰之戰的現存餘世的隻有兩人了。一人是放下一切官職賞賜專心講學於民間的大儒邵陽,一位是如今武名威震天下的陽成候。當然那時的他還隻是太祖身邊的少年親衛。
少年獨孤謙對這場戰役無比的關心,蓋因為他死去多年的母親據說當初就是青冥峰山腳下的山間民女。也就是在那場戰役中,英武的少年和純良的農家女相愛了。
獨孤謙的母親在獨孤謙剛會會說話不久時便重病而亡。少年很想知道關於他母親的一切,但每次問起父親。父親總是閉口不言,尤其是說到母親的家鄉青冥峰時。原本儒雅淡定的父親總是粗暴的一揮手讓他退下。越是這樣,少年越是想一探其中究竟。
讀了一天的《青冥峰戰敗考》獨孤謙感覺整個腰都木了。他自小家教極嚴,讀書總是要正襟危坐。身子孱弱的他,往往一天書讀下來,渾身都疼的厲害。
獨孤謙的父親如今是名震天下的絕頂武者。但少年更多的是遺傳了他的母親,體弱多病一年一半的時間是在病床上讀過的。從小到大不知吃了多少補藥,可身子還是沒見好。自然也無緣修習家傳的《轉輪回》刀法。
出了書房,經過院子。見他的大哥獨孤風,二哥獨孤雲正在那練拳。他們見獨孤謙經過,大哥獨孤風隻是望了一眼點了點頭。不是他不待見獨孤謙,而是他一直是個武癡,和武道不相關的事情連話也懶得說上一句。
二哥倒是熱情的招了招手,道:“三弟,別整天悶在書房裏了。過來練些最基本的拳腳功夫啊!”
獨孤謙輕輕搖了搖頭向外走去。他不是沒有想過習武強身。在他七歲那一年便跟著侯府裏的武師練過一會拳腳。結果沒一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麵色蒼白。要不是武師馬上去找來大夫,當時他可能便死在練武場中了。
後來他才從父親口中知道,自己心髒有問題。做不來任何激烈的運動,父親以前從沒告訴他,一來是他當時還太小不一定明白。二來是怕他心生自卑。
獨孤謙小時候看著其他的孩子上竄下跳那時真的很自卑。慢慢長大了才好些,做不成武將也可以成為文臣。如今大夏重文輕武,武將要受文臣統轄。自己的父親赫赫戰功由於武將出身也隻賜了一個陽成候。
陽成候府,說是候府但由於獨孤伯兮謝絕皇帝賜宅。加之獨孤伯兮不喜奢華靡費。所以這候府比普通富商的宅院也大不了多少。
沒多時,獨孤謙就走出了侯府。侯府之中莊嚴肅穆,護院兵士披甲執銳又加上了一份肅殺之氣。一門之隔,玉京城市井之中的空氣與之侯府相比便鮮活了很多。
又走過了幾個上等人才來消費的街道。獨孤謙來到了玉京外城,這裏就更熱鬧了。沿街各式各樣的小販不停吆喝。空氣中彌漫著各種吃食的香味。
獨孤謙出身侯府,但對這像是無比熟悉。微眯著眼避開刺目的陽光,獨孤謙來到了一家小酒館中。相比他那瘦弱的身軀,書生氣質。獨孤謙唯一的愛好與之相比就很不協調。獨孤謙嗜酒成性。
過不了幾天就偷偷來這家小酒館喝上幾杯,直到日落西山。身上酒氣散去才敢回去。陽成侯府的家規豈允許酗酒。
這裏的老板和獨孤謙沒說過幾句話,但是對這個客人實在是太熟了。不用獨孤謙說話,馬上就端起了一壇燒酒,幾碟小菜上了二樓。
也是奇了,獨孤謙身體不好。但酒量出奇的好,而且無論醉的多厲害也隻是走路打著漂。從來不說胡話更別說撒酒瘋了。
其實酒館老板覺得更怪的是,俗語說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賭錢。可這個少年每次來喝酒都是一個人,臨窗而坐。望著窗外獨飲獨酌。他可真不知道人來人往的窗外到底有什麼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