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夫妻關係PK親子關係(2)(1 / 3)

很多人問我,我們家遇到什麼事了,能不能給我們出個招,有沒有什麼辦法。如果說出來,辦法可能就是錯的,或者隻適用於某些家庭。因為家庭教育無定法,家庭教育永遠是一個個性化的教育,是根據孩子的天性與意願來因材施教的,而不是有個籠統的定論,根據這個定論來教育孩子。那樣的話,家庭教育就會演變成一個工廠,孩子性格和行為都一樣了,這樣行嗎?也不成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畢竟天性、家庭背景、社會層次,甚至所處的小區環境等等,都有區別,同樣一對父母生出來的兩個孩子,長大後還不一樣呢。不一樣的教育產生不一樣的孩子,你不可能用一個普遍真理來教育孩子。所以說我的觀點就是,家庭教育無定法,但有規律可循。

教育孩子,就要言傳身教地給他傳遞正能量,陽光的父母自然能教出好孩子。

心理解讀:

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

心靈導師:金穎(知名心理專家、心理作家)

親子之愛,是為了別離而非在一起

我有兩個女性朋友,都是獨生子女,一個“70後”,一個“80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在我看來其實是掌控於手心。我的“70後”女友,是一個非常棒的設計師,但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如今已經近40歲的她,所有的收入和開銷都必須和父母彙報,包括去哪裏遊玩和誰去,都需要父母知道和允許。我的“80後”女友,在還沒有結婚前,父母規定夏天不得晚於八點半回家,冬天必須是八點。如果時間快到了,她還沒有回到家,老爸的電話必定會打過來問在哪裏,而且會馬上開車去把她接回家。於是,她幾乎沒有什麼朋友,也很少和朋友聚會,因為八點就必須回家的要求,就連和朋友在一起吃晚飯都隻能吃到一半。這就是典型的占有式親子關係。這些爸媽沒有能認識到:很多的愛是為了在一起,比如夫妻之愛、朋友之愛等,但唯有親子之愛,是為了別離的。而且他們也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占有式的、控製式的親子關係會導致的問題。

當父母用愛去綁架了孩子,這些孩子的生活很可能出現兩種傾向。一種就是孩子為愛同樣地犧牲自我而反哺父母,一切都以父母的意誌為轉移,以滿足父母讓父母開心為重心。但這些孩子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感,他們可能會取得很大的成績以便來回報自己的父母,但對於自己取得的一切成績沒有喜悅滿足感,似乎都是在為自己的父母交上一份讓他們滿意的答卷。另外一種就是為了這份束縛的愛,而努力掙脫和反叛,在不經意間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創造問題。

我的一位女友,原本有個大家都很羨慕的好家庭,卻突然之間離婚了。問她是和老公發生了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嗎?是遇到了新的戀情了嗎?她淡淡一笑:“都不是,就是感覺不合適,就是想離,可能是性格不合吧。”等到她開始去上心靈成長的課程,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在真實聲音後,她才驚訝地意識到自己離婚的真實動機——對媽媽的一種反叛和抵抗。因為從小就被占有式的親子關係束縛著長大,很多的選擇都是媽媽幫她做的,包括之前的老公,也是媽媽為她精挑細選和安排的。婚後,無論老公怎麼體貼她和能賺錢回家,朋友們羨慕她過得那麼輕鬆自在和幸福,她自己卻都感覺不到,最後還那麼固執而堅決地離開其實沒有什麼問題的婚姻。我問她後不後悔,她說:“當然後悔啊!其實我那個老公挺好的,如果當時不是我媽媽安排指定的,我想我會真心愛上他並和他攜手一生的。但現在一切都回不去了,重新找吧!”但直到今天,她離婚已經快7年了,原來的老公已經新娶,而她還沒有找到超過前夫各種好的男人。你說是命運弄人,還是占有式、控製式的家庭模式害人呢?

別讓孩子成為婚姻的第三者

前段時間,關於文章出軌,婚姻的第三者再次成為熱點話題。很多在婚姻裏受到第三者傷害的人憤憤不平地在網上、在朋友圈裏傾吐和發泄著自己的痛苦。甚至就在我身邊,就有朋友拿著菜刀跑到老公給小三買的房子去砍房門的。但有一個出現在婚姻中,成為實至名歸的而且是最大的第三者,卻都被大家忽略和合理化了,那就是我們的孩子。正如前麵提到的宋小離和範範,和他們一樣陷入這種“親子關係遠遠勝過夫妻關係”陷阱的家庭不計其數。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成了關係的主角,名正言順地把老爸趕出了夫妻關係,趕到另外一個房間。當然,像宋小離這樣懂得自我調適的爸爸也有不少,他們從親子關係要不回夫妻關係,就隻能將夫妻關係融入親子關係,並自我安慰和合理性地告訴自己:現在的狀態也不錯,老婆孩子熱炕頭,平淡,卻可以細水長流。可是,我們要知道啊,需要愛和關注的不僅僅是弱小的孩子,而是每個人。當一個人被愛和被關注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長期的壓抑不是引發身體的疾病就是創造出難以抵製的誘惑。我常常提醒以孩子為中心的朋友,一定要重新擺正關係的次序,好給夫妻關係一定的專屬時間和空間,否則可能守住了孩子卻失去了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