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爸爸的陪伴,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2)(1 / 3)

3.提高男孩的社交技能。

男孩和爸爸相處,可以掌握更豐富的社交經驗,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爸爸往往較媽媽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去進行交往,通過與爸爸的交往,男孩可以學會如何注意、識別以及正確理解他人的情感,學會一些社會信號,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反應,並以此影響他人的行為。因此,爸爸可以滿足男孩的社交需要。平時多與孩子在一起,可以擴大孩子的社交範圍,豐富孩子的社交內容,使男孩在交往中更加積極、主動、活躍、自信。

4.幫男孩形成積極的個性。

爸爸對男孩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沒有爸爸的男孩會缺少勇氣,並且缺乏自信,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如果男孩在童年時期就失去父親,對他的個性發展會非常不利。因為一個成熟的男人大都具有獨立、熱情、大方、寬厚、自主、與人合作、堅強、外向、開朗、自信、果斷、進取心等特征,這些都是男孩良好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源泉。而男孩隻有在與爸爸的不斷交往與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斷地接受與學習、模仿這些良好的特征。如果爸爸的教育缺席,男孩就很難擁有這些可貴的品質。

爸爸的影響讓女孩更像淑女

一位教育專家說,經常關心女兒的爸爸,能在生活上傳授給女兒許多重要的經驗與教訓,從而使女孩的性格更加成熟。爸爸最能給女孩子帶來安全感,如果一個女孩從小缺乏來自父愛的安全感,便無法獲得同男性相處的經驗,缺少了最起碼的指示和習慣。對女孩來說,爸爸是她未來家庭生活的陪練,她們正是通過對父母性格特征的識別,來強化自己的性別意識,從而掌握性別角色標準。這也是許多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的原因。前麵我們說過,與爸爸接觸少的孩子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女孩如果缺少了父愛,將會影響她成年後對配偶的選擇,在她將來的人際關係中,就會發生不斷去尋找“父親”的情況,尋找一種父愛般的保護,她的內心經常會缺乏安全感。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父親在女兒的個性、自尊、情感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一個女孩幼年時得不到父愛,那麼她長大後在性格上往往缺乏自信,並且不信任男性。新西蘭心理專家發現:父女關係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女孩的青春期發育。他們對173名女孩做了詳細的家庭情況調查,之後驚異地發現,那些與爸爸關係特別好的女孩的青春期發育,竟然遲於那些與父親關係一般或關係不太好的女孩。這就是說,父女關係的好壞可以影響女孩正常、提前或延遲到達青春期。

莉莉今年17歲,正在讀高中二年級。但這個學期她的成績一直下降,沒心思學習。原來,班裏有兩個男生同時向她表達了愛慕之心,這兩個男生各方麵的條件都還可以,既不是特別優秀的那種,但也不是很差,班裏有幾個女生都暗自喜歡他們呢。但是,莉莉將他們一一拒絕了。其實,其中一位是莉莉很喜歡的男孩子。說起拒絕的理由,莉莉其實也不是怕影響學習,而是認為“他們不是真的喜歡她”。看著她整天愁眉不展、無心學習的樣子,同屋的好友勸她去看心理醫生。

見了心理醫生,莉莉就不停地說自己長得不好看,一點出色的地方都沒有等等一些消極的話。原來她有點心理問題,甚至還有點強迫傾向,比如,她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服,就會不由自主地觀察班裏男同學的反應,在自卑心理的驅使下,她既希望被注意,又害怕被注意。對於班裏兩個向她示愛的男生,她擔心答應了之後又會被傷害。她心裏總在想人家憑什麼愛她?並且,又擔心這樣的想法會影響她未來的戀愛及婚姻,因而心理壓力越來越嚴重。後來,心理醫生經過耐心詢問,用“家庭原生圖”帶領她梳理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曆,莉莉終於道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水。

原來,莉莉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家庭的幸福與溫暖。因為莉莉的爸爸與媽媽感情不是很好,經常鬧矛盾,總是發生冷戰,有時一連幾天誰也不搭理誰。雖然媽媽有時也很疼愛她,但爸爸卻好像不太喜歡她。在她的記憶中,爸爸是個很嚴肅的人,而且脾氣不好。從來沒有誇讚過她,總是嚴厲管束她的生活行為,並且似乎對她的一切隻有不滿和挑剔,從來都沒有表示過肯定、讚美和認同。

莉莉回憶說,上小學四年級那年,她看到班裏的女孩子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她也對漂亮有了朦朧的向往,回到家也學著同學的樣子用小發夾將劉海卷成彎彎的形狀,之後,在鏡子前照來照,高興得不得了。誰知,她的舉動竟然被爸爸看到了,爸爸狠狠地訓斥了她,從此莉莉就再也不敢費心打扮自己了,因為她覺得自己在爸爸或其他男性的眼裏一定是個很醜、很不令人喜歡的女孩,這種內心的陰影一直留存到她成人仍無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