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爸爸去哪兒》這檔電視節目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這檔節目之所以一下子引起觀眾的興趣,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我認為不僅僅在於明星及其寶貝們在野外、沙漠、海島、雪地裏讓人忍俊不禁的表現,而是觸動了很多家庭的神經,拋出了當前我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我有一個女兒,是我一手帶大的。和很多家庭一樣,我的愛人也是忙於工作,陪伴女兒時間很少。女兒小時候,我是一邊備課、教書,一邊照顧她的生活。有時候我在想,還好是個女兒,由我來帶相對沒有那麼多的問題。如果是個兒子,他會長成什麼樣,我真的無法想象。
當讀到貴勇這本書時,我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有父親陪伴的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擁有怎樣的童年,以及孩子思維、品格的獨特之處。從這些細膩而真誠的文字中,我愈發覺得,當前的家庭教育需要父親擔起責任,需要父親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更需要父親為孩子的內心注入堅定從容、果斷自信和幽默風趣等品質。
據我的觀察,父愛缺失或者父親缺位的家庭,孩子往往缺乏自信,自尊心低下,自製力差,過於敏感,容易焦躁、孤獨,產生情感障礙,動手能力和學業成績也相對不夠理想。在班級事務的參與過程中,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即便他們成人以後,也會有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難以在精神上“立”起來。
而那些有父親陪伴的孩子,由於父親的言傳身教,更容易從父親身上獲得更多的知識、創造力、想象力,求知欲、好奇心和自信心得到充分激發,擁有更多的生活經驗。父親的角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也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心成長。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但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
從某種角度講,貴勇這本書與其說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成長記錄、一份父親的育兒手記,不如說是在踐行一種趨於理想化的家庭教育。盡管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但書中展現的諸如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給予恰當的幫助,以身作則引領孩子成長,帶孩子感受大自然,從小愛上體育運動等,無疑是家庭教育所應遵守的首要原則。
書中選取的9個關鍵詞——閱讀、運動、陪伴、榜樣、遊戲、情商、學習、大自然、學校教育,也可謂抓住了孩子成長的關鍵點,找準了家庭教育的著力點。難能可貴的是,他針對每個關鍵詞都進行了理論上的闡述、實踐上的支撐,並輔以鮮活生動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個可愛而調皮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一個個充滿愛與溫馨的教育場景浮現於眼前。我在敬佩貴勇育兒智慧的同時,更深深讚同他常年堅持為孩子大聲朗讀、陪伴孩子成長、在生活中教孩子知識、做學校教育的好幫手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