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3)

我始終相信,讓人疲憊不堪,而又難以闊步遠行的不是橫亙在麵前的高山峻嶺,而是掉進自己鞋子裏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

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隨時倒出那粒沙子。

在生活中,能夠擊垮我們的,不是巨大的挑戰,而是一些小事,一些細枝末節。而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細節,無休止地消耗著我們的精力,阻礙了我們成功。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例外。

家庭教育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往往最注重細節。

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每一個細節,串聯起來就成了習慣。正是這些細小的習慣構成了一個人的素質底蘊。習慣,決定了孩子的人生。

因此,我們說,細節的養成,決定了教育孩子的成敗。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習慣改變人生。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1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為什麼能夠從4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

蘇聯宇宙飛船計劃登陸月球之前,培訓了40多個宇航員,但隻打算選擇其中的一個。在確定人選前的一個星期,這些準宇航員首次登上宇宙飛船參觀熟悉環境。就是這一次參觀,確定了最終人選,他就是加加林。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隻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隻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人類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展示自己的完美很難,需要每一個細節都很完美;但毀壞自己的形象很容易,隻要一個細節沒有注意到,就會給你帶來難以挽回的影響。有這樣一個例子:北京某外資企業招工,報酬豐厚,要求嚴格。一些高學曆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幾乎就要如願以償了。最後一關是總經理麵試。在到了麵試時間時,總經理突然說:“我有點急事,請等我10分鍾。”總經理走後,這些躊躇滿誌的年輕人圍住了總經理的大辦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來信,沒有一個人閑著。10分鍾後,總經理回來了,宣布說:“麵試已經結束,很遺憾,你們都沒有被錄取。”年輕人驚惑不已:“麵試還沒開始呢!”總經理說:“我不在期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麵試。本公司不能錄取隨便翻閱領導的辦公文件的人。”年輕人全傻了。

有家幼兒園招聘園長,在眾多的應聘者中隻有一個人順利過關,其原因也是因為一個細節——大家在上樓梯時,隻有她為站在那裏的一個小男孩兒擦了擦鼻涕。而這個被大家忽略了的小男孩兒,乃是招聘者提前安排好的。

幼教工作者理應充滿愛心,理應真誠地熱愛孩子,而那位有幸被錄用的女士也正是通過主動為孩子擦鼻涕的細節體現了她的神聖的愛心。

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往往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和深層次的素質。加加林脫鞋子的舉動,體現了他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尊重;而未經允許即翻看總經理文件的年輕人,甚至缺乏基本的禮貌;一個充滿愛心的給孩子擦鼻涕的細節,展示著內在的美。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細節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孕育著成功的必然。細節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顯示了大海的美麗,但必須依托於大海才能存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