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軟財富論”首先是一種新的曆史觀和財富觀,從財富的來源和財富創造方式角度,把人類追求財富的曆史劃分為三個不同的時代:生態財富時代、硬財富時代和軟財富時代:
在以地球表層生態環境為基礎、利用物種繁殖規律獲取財富的生態財富時代,由於所有生態財富來源局限於地球表層土壤有限的平麵空間,同時財富創造的過程又受到動物繁殖時間和植物生長時間的製約,因此人類財富總量上萬年無法突破;
牛頓物理學以後,人類財富來源擺脫了地球表層土壤生態環境,更多開始從礦石、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非生命世界獲取效用;創造財富的方式也擺脫了生物繁殖、生長時間的限製,可以利用各種物理、化學等方式恣意加工、創造,人類迎來了“硬財富”大爆炸的時代;
如今當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軟財富時代,人類財富源泉終於掙脫了地球硬資源的限製,更多的財富價值表現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軟財富”——這些軟財富創造活動,既不會對地球表層的動植物生態進行破壞,也不需要消耗很多能源或硬資源,其成本都僅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和其他活動……
一般性的人類勞動創造不了軟價值,隻有差異性的金融活動、知識創造活動、信息創造與傳播活動、藝術文化活動、經過多年訓練的技師服務才能創造出來;這些軟財富的創造過程不是加工地球資源,而是人們的思維創造或者身體活動,帶給人們的精神感受不是客觀的,而是因人而異的;
形象地說,軟財富和軟價值來源演員的活動、作家的創作、畫家的活動、程序和軟件編寫者的思維、金融產品設計、運動員的長期訓練和臨場發揮等差異性和創意性活動。
軟財富不像硬財富那樣有專項性,一件件出售。軟財富通常的定價要麼是會員費或轉會費,要麼像會計師事務所或律師事務所按照不同的個案差別收費,要麼像金融產品一樣拆成若幹個標準份額交易;要麼像很多網絡信息平台一樣,有獨特的平台收費方式。但是無論怎麼變化收費方式,它的定價都主要取決於人們的認可、精神效用、關注度、流量、時間價值、風險價值,而不是傳統經濟學裏的勞動價值、成本價值或什麼內在價值。
對於軟財富而言,內在價值或客觀價值根本就不存在。有時候投入很多成本並不意味著產生軟價值;有時候沒有投入,也可能產生巨大的軟價值;就如同宇稱不完全守恒一樣,軟價值也是不守恒的。不僅如此,軟價值的運動規律根本就不是線性的,而是階段性收斂或非線性發散的,是遵循著“測不準原理”和“相對論”才能把握的運動規律。
在硬財富的牛頓世界裏,唯物哲學認為先有物質存在,後有意識,所以是客觀的財富決定主觀的定價;而在軟財富的世界裏,有時候物質決定意識,有時候恰恰相反,意識產生存在。比如,畫家先有一個構思,然後就有一幅畫;程序設計者寫了一個程序,然後就滿世界運行;作曲家靈感顯現,然後才有了龐大的樂隊在那裏演出;建築師先把他的設計變現在圖紙上,然後才有一座座建築。
在軟財富的世界裏,牛頓物理學不適用,傳統經濟學價值論自然也不適用。即便在硬財富世界裏,很多表麵上是硬財富的商品,其實人們購買的是其外觀、品牌、款式、設計等“軟價值”。
隻有認可了軟財富和軟價值的概念,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知識產業、文化產業、信息產業、金融產業、其他服務業的價值創造和分配規律。不再把文物、稀有郵票、名畫、股票、奇石,以及一切能夠給人類帶來精神享受的軟財富,當成投機甚至不合法的炒作;隻有認識了軟財富的創造規律,中國才不再滿足於用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加工成硬財富去交換別國的程序、品牌等軟財富;隻有認識了軟價值論,家庭和企業才能保護好自己的財富並讓它不斷增值,國家的財富才能不在國際金融市場被洗劫、掠奪……
此外,隻有理解了軟財富的社會風險,一個國家才能樹立正確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
具體地說,農業社會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糧食危機,最壞的結果是老百姓挨餓。硬財富時代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產能過剩,硬財富時代的社會風險和不穩定因素,是失業或通貨膨脹。而軟財富時代,價值不穩定是經濟的常態,價格變化也是常態(所謂通貨膨脹,應該僅僅針對硬財富而言)。軟財富時代的的經濟風險,在於軟財富價值無限發散和過度膨脹,軟財富收斂和軟價值收縮造成的信心崩潰,以及以金融風險為集中體現的軟價值重構和相關的連鎖反映。軟財富時代的宏觀金融風險比硬財富時代的宏觀金融風險要複雜,但由於軟財富時代的宏觀金融風險集中在軟財富領域,因此對人們的日常生理需求影響並不大,最壞的影響是軟財富和軟價值縮水,軟就業減少,投資活動、旅遊活動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