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新城鎮化如方法不當可能引發中國經濟崩盤(1 / 2)

中國城市已經“病”得不輕:千城一麵,產業同構,功能重複,特色危機,主題缺失,交通擁堵,房價太高,就業難,就醫難,就學難,難上加難,這是過去30年城市化造成的“後遺症”。新城鎮化如果沿用過去的老路,繼續在現有的城市裏大興土木,“開膛破肚”,興建高樓大廈的話,勢必引起房價飛漲,城市“病”“病入膏肓”,導致城市功能癱煥,進而引發經濟的危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要知道,今天尚未過去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就是由美國的房地產次貸危機引發的。

早在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初露端倪,中國以4萬億投資“救市”,筆者曾經在大年三十夜奮筆疾書,上書當時的溫家寶總理,提出一係列應對之策,並指出世界性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不啻是“最大商機”,如應對得當,中國可借此機會更快更早地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而且中國完全不必用4萬億“救市”;否則,4萬億投資“救市”,勢必導致通貨膨脹,而更為嚴重的是“滯脹”,即經濟的停滯和通貨膨脹並行不悖,不幸而被言中。(詳見筆者《金融危機孕育最大商業機會》一書)今天,通貨膨脹早已成為現實,人們已經見慣不怪;新的議論的熱點是中國經濟麵臨下行的壓力,什麼叫“下行”呢?就是向下走、增長速度下滑的意思——“滯脹”已露端倪。

筆者早有預言,中國的金融危機不是不會到來,而是尚未到來,是滯後到來,如果房地產調控不當,勢必也將由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引發。希望不被不幸而言中。這就是筆者寫作本書的目的。

城鎮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城鎮化方法不當可能引發中國經濟的危機,具有極大的風險性;另一方麵,方法得當它又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從而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內生動力源,在依靠投資、出口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城鎮化是一件法寶。

為了化解城鎮化可能帶來的極大風險,於是,筆者在繁忙的商務策劃活動中奮筆病疾書,一方麵,尋找城鎮化以外的拉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源,另一方麵,為新城鎮化做策劃,避免城鎮化可能帶來的極大風險,或者說將城鎮化可能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使之成為拉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源,發揮正能量。前者,筆者找到了另一條道路,那就是“品牌強中國,實現中國夢”,在即將出版的另一本書(《中國夢大策劃》)中詳細闡述,後者,筆者為新城鎮化進行大策劃,找到了新城鎮化的新路子,這就是本書將要詳細闡述的內容。兩條腿走路,兩股力量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增長的動力從何而來?投資、出口、內需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依靠投資來拉動,即實行積極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刺激——如4萬億投資“救市”那般——的空間已極為有限了;依靠出口拉動,麵對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出口增長乏力,出口拉動,很難拉動;依靠內需,反腐倡廉從嚴,內需在一定程度上被抑製,一般意義上的內需很難有持續的穩定的大的增長了。在這種情況下,李克強總理提出新城鎮化,並將它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內需動力源,上升到實現中國夢的高度,這在戰略上絕對是高瞻遠矚的,絕對夠高度,絕對是正確的。因為城鎮化牽一發而動全身,行業相關度極高,能夠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中國的事情往往是上麵國家領導人播下的是“龍種”,到下麵社會上就成為“跳蚤”了。上麵的“正”經,往往會被下麵人念“歪”。

筆者寫作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正”經被念“歪”,防止播下的“龍種”長出“跳蚤”來,就是為了讓城鎮化沿著正確的軌道運營,使之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內需動力源,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戰略舉措發揮正能量的作用,同時避免引發中國經濟危機,拉低房價,疏緩城市交通壓力,醫治千城一麵、產業同構、功能重複、特色危機、主題缺失的城市“病”,破解就業難、就醫難、就學難等城市難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生態文明……按照本書提出的方案實施,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長期以來,中國的智囊主要由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體製內的政策研究人員、學院派的專家教授以及利益當事人擔當主角,跑上前台,真正的民間智囊的聲音極為微弱。

譬如就拿房地產調控來說吧!為什麼房地產調控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搞得有點像反腐倡廉似的越調控房價反而越漲?

我們來分析一下智囊們所處的立場極其背後的利益驅動就完全明白了。

中央政府要GDP,房地產作為行業相關度很高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打壓房地產,GDP掉下來怎麼辦?這是中央政府不得不顧慮的地方,也是其無法痛下辣手的原因。

地方政府是土地財政,其財政收入主要依靠賣地,房價降下來,地價怎麼升上去?財政收入掉下來怎麼辦?這是地方政府內心裏總是希望房價漲的秘密。

銀行貸款的一個主要方麵是房地產,房價持續上漲,銀行貸款才會安然無恙,房價掉下來,銀行貸款成壞賬,銀行倒閉怎麼辦?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去讓房價降下來,銀行當然不願意,這是銀行暗地裏鼓勵房價上漲的內在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