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營及新模式

1992年聯合國環境開發會議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召開,共同討論不斷積累下來的全球環境問題。當時的韓國也逐漸開始關注全球環境問題,認識到企業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應具備社會性和人性化,在應對貧困、艾滋病、毒品、環境、人口膨脹等人類共同的課題上起主導作用。否則,企業的生存極有可能受到威脅。基於這種憂慮,企業應該以經濟的合理性為立足點,妥善處理企業、社會及個人的關係,提出解決人類共同課題的對策。這樣才能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樹立“善良的企業公民”的形象。

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開始,韓國的經濟增長至上主義導致環境破壞和國民精神生活的貧瘠。這強烈激發了國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不信任情緒,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企業的批判抗議不斷增加,國民的反企業情緒達到最高潮。這一時期,韓國企業開始製定環境公害對策,經濟界也開始應對反企業的社會批判浪潮。如此一來,在“謀求社會和企業的相互信賴”的旗幟下,企業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也得到具體體現。

另外,出現了以環境問題為中心,構建企業、消費者及全球化社會共生關係的趨勢。這意味著社會以構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並存的社會經濟體係(環境優先社會)為目標,旨在構建符合這一目標的企業體係。進一步說,社會呼籲企業以自身責任為出發點,開展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社會公益活動。這表明企業的責任和倫理十分重要,它與全球環境問題息息相關。這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發。

全球化時代迎來新的經營模式,以企業為中心的環境要素發生改變,社會期待的企業形象也有所改變。因此,創造新的未來指向型全球企業文化成為一個新課題。現在,企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積極為全球化社會做貢獻,加強與異文化的碰撞,探索企業的本質。企業必須樹立21世紀企業公民的形象並積極構建對社會開放的組織,從而開創新時代的企業風氣。21世紀,引領韓國企業的企業家和經營者麵臨著一個新的局麵,他們需要銘記的是,自己不僅要完成經營義務,還需要具備挑戰和開拓未知領域的勇氣。

三星100年挑戰

一般而言,企業的支配結構分為以私有財產權為基礎的企業所有權和負責管理運營的經營權。以《商法》為首的許多韓國法令規定,擁有企業所有權的一方可以同時掌握經營權。資本主義經濟中,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各自獨立,企業內建立可以委任經營權的經營體製。於是,負責企業經營的CEO應運而生。

以三星愛寶樂園和三星人壽保險為中心的循環出資體係,構成了三星的企業支配結構,即三星愛寶樂園作為三星人壽保險的大股東,處於支配地位;而三星人壽保險又是三星電子、三星C&T公司、三星信用卡的大股東,形成支配結構。三星采取的是相關公司支配其他子公司的形式。目前,三星的支配結構采用的是三星信用卡支配三星愛寶樂園的循環出資模式。

實際上,韓國《金產法》的實施動搖了三星股東公司愛寶樂園的支配結構根基,這預示著三星的支配結構將要發生改變。對於企業的經營權,以《商法》為首的韓國相關法令也規定了股東大會、理事會、代表理事、管理層和監察等相關部門的權利和義務。而且企業的經營權取決於股份所有權,但這並不意味著隻要持有股份就可以擁有經營權。成功的創業者肯定是優秀的經營者,其經營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創業者的子女、孫子女都是通過繼承和接受贈予的方式繼承家產,他們的經營能力尚未得到驗證,社會對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爭議仍牽製著他們。

近年來,海外對三星各子公司的資金投資比率已超過50%。根據《公平交易法》的規定,三星的企業支配結構出現問題。海外資金的投資比率過大時,如果發生惡意收購、兼並的情況,將難以維護經營權。不僅如此,因為企業支配結構也受《公平交易法》製約,所以采用上文所提的循環出資方式的三星支配結構也需要改變。這一事實表明,三星必須尋找改善企業支配結構的方案,這事關三星下任經營權的移交。

未來“新樹種”事業的開拓

三星電子能躋身世界一流企業產品隊伍的有半導體、手機、LCD等。但是從世界一流企業的技術開發趨勢看,很難保證三星在今後的5~10年還能夠保持這種世界一流的競爭力。考慮到現有技術陳舊、使用複合技術的產品轉變與合成等,不久,這些產品的競爭力必定會下降,世界一流企業的寶座也很難保住。所以,三星必須開發可以替代電子和造船業的未來“新樹種”事業。

處於國際經營環境中的三星,必然要和世界一流的企業競爭,這也預示著未來“新樹種”事業的開發必將是一個艱險的過程。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地區的企業對三星的牽製愈演愈烈。在這樣的環境下,三星想要確保在世界一流企業中的競爭優勢並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開發未來“新樹種”事業。

防守與革新的旗手李健熙時常強調開發未來“新樹種”事業的必要性。2007年,他在新年致辭中就已表露出開發未來“新樹種”事業的決心,他當時是這麼說的:“現在我們的代表性產業在不久的將來,將會隨著循環鏈轉移到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等地區。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我們現在就要著手開發可以接替半導體和手機的新產業。”

這裏所說的三星“新樹種”事業指的是未來產業戰略。也就是把三星的產業分四類推進,其中包括:5~10年後會帶來經濟效益的下一代“種子”事業;當下無法立竿見影帶來大的經濟效益,但是以後會拉動經濟增長的“樹苗”事業;正帶動三星發展的“果樹”事業;失去發展空間且很難帶來經濟效益,需要果斷處理的“枯木”事業。

目前,三星正在推進的未來“種子”事業包括生命科學、生活用機器人、無線模塊通信、智能裝置、半導體、原材料零部件、醫療保健、以智能家居為基礎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事業等。這不僅是以三星電子為軸心的事業,還代表著高端知識產業。另外,三星還確立了第二“新樹種”事業,包括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第二代半導體、LED、二次電池、生物等產業,這將改變集團的內在布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知識產業高速發展、尖端技術開發迅速的企業環境下,未來“新樹種”事業的開發絕非易事。然而,隻要果斷地投資並積極引進優秀的研發人才,下一代“新樹種”事業也必將造就三星神話。

自主核心技術的開發

三星創建70餘載,靠著三星電子的半導體、手機以及三星重工業的造船業,成功躋身世界一流企業的行列。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三星電子和三星重工業會永久發展下去。任何產業和產品都有其壽命周期,畢竟一直麵臨著其他企業的挑戰。特別是以尖端技術為中心的技術開發速度越快,產品壽命周期越短,國際競爭力也必將受到影響。

三星在半導體、LCD、手機、數碼家電產品等領域稱霸國際市場,從表麵上看,三星占據著國際一流企業的地位。但是仔細研究各產品的屬性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三星真的具備國際一流企業的實力嗎?雖然這些產品的生產和工藝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但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明顯落後於先進國家。比如,生產手機時需要付給美國高通公司一筆龐大的專利費,半導體和LCD的大部分零部件及設備安裝都依賴於日本和美國的企業。

半導體生產線對國外核心技術的依存度也十分嚴重,幾乎80%的核心技術都是從美國和日本引進,而餅形管座的核心裝置幾乎100%都來自美國和日本。三星正是因為這種核心技術的劣勢,不得不在非存儲用半導體、光通信係統、移動通信係統、網絡裝備、軟件設備、電子化合產品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領域支付龐大的專利費。

所以,三星致力於自主核心技術的研發,努力引進優秀人才,這表明了三星確保自主核心技術的決心。學者們曾提出“國家興亡取決於技術”的技術主導論,美國的IRI調查也顯示,45%的美國企業和49%的歐盟地區企業都具備領先技術體係。這意味著技術主導產業的時代已經到來。

三星的自主核心技術研發以綜合技術院為中心,形成各電子分公司的研究所和各子公司的事業部開發室共同參與的三元化體係。三星通過體係化的研究係統將未來自主核心技術運用於商用化階段,創造了上升效果,同時還構思技術開發戰略。此外,三星以多年來積累的技術為基礎,將手機和電腦、家電產品和數碼、納米技術、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等融合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