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涼茶營銷大戰(1)(1 / 2)

當我們把視角擴大到整個涼茶業的營銷競爭時,便能夠對整體的涼茶營銷戰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和清晰的脈絡,也可以進一步了解涼茶江湖的恩怨情仇。

王老吉雖然是涼茶業的始祖,但是在加多寶公司租賃王老吉品牌之後,發展之路也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中間更遭遇過無數強敵的進攻。

涼茶後來者對王老吉的進攻

第一輪:春和堂的進攻

第一個勇敢地向紅罐王老吉發起正麵陣地戰進攻的,是黃色包裝的春和堂。

渠道始終是飲料企業的生命線,可以說,得渠道者可得半分天下。但渠道客戶多半出身代理商,缺乏整合營銷能力,對消費者研究不足是導致這類產品沒落的主要原因。

春和堂依靠其多年經營飲料及酒類產品建立的成熟渠道體係,迅速打開了銷售網絡。春和堂的老板與加多寶老板有著很深的淵源,而且加多寶的前身亦是代理起家,可以說春和堂老板是看著紅罐王老吉被加多寶一步步做大的。

本來,春和堂是很有機會成為行業老二的,事實上其在第二的位置上也待了一段時間。可惜,用陣地戰的模式向行業老大進攻,悲劇總是不可避免的。

早在2004年王老吉開始銷量增長,渠道經銷商普遍開始看好涼茶飲料市場時,春和堂就以僅次於王老吉的推廣力度,采取高舉高打和人海戰術進行陣地戰市場進攻。春和堂認為王老吉的弱點在於無藥味,想以“正統的涼茶,藥性實在”來差異化訴求,將自己定位為真正的涼茶。

然而,消費者對其略苦的“正統的涼茶”口味並不買賬,而其後來打造“健健康康,春和堂”的品牌定位與消費者購買心理也毫無關係。

春和堂在初期獲得了眾多經銷商的追捧——很多以前因輕視王老吉而痛失經銷權的經銷商,將美麗的發財願望寄托在第二品牌“春和堂”上。春和堂在新品推廣初期如入無人之境,風光無限,在渠道上不斷攻城掠地。

但是,上市半年春和堂就在瘋狂膨脹中陷入了“渠道大量壓貨—回轉困難—為業績加大渠道促銷—再壓貨—渠道殺價—產品價格崩盤—渠道無利潤—渠道商拒絕進貨和銷售”的惡性循環中。

綜合來看,春和堂的問題有三點:

第一,產品定位模糊,未能真正找到王老吉的對立麵。包裝顏色雖然有對立,但是在品牌定位和廣告訴求上並無實質性的對立。這一點,後期的萬吉樂則真正做到了跟王老吉“勢不兩立”。

第二,品牌運作混亂,這也是代理商出身的企業做產品的弊病,重銷售、輕市場,會渠道壓貨,不會終端動銷。

第三,銷售管理粗放,對市場的銷量期望值過高。做市場銷量不能隻靠豪氣,初期渠道招商的成功並不能說明產品已真正立足,粗放式的管理在市場遇到阻力時必然會導致混亂。

春和堂目前退守廣西和廣東的部分二三線市場,還有點銷量,隻是想卷土重來爭取老二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如今和其正、廣藥王老吉的銷量已經是春和堂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了。

另外需要補充一點,在春和堂之前,二十四味涼茶幾乎和王老吉同時起步。二十四味涼茶也是少數幾個能盈利的涼茶品牌之一,當然,這跟它本身能幫其他企業貼牌生產、自有產品多、費用分攤小也有關係。很早以前,二十四味涼茶的母公司一直幫王老吉做代工生產。後來,紅罐王老吉和二十四味為了包裝打了一場官司,二十四味輸掉之後,元氣大傷,母公司也就沒有再加大市場費用的投入了,但是直到今天,二十四味在廣東市場仍有一定的銷量。

第二輪:各大藥企的進攻

與代理商出身的春和堂蠻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具有較強品牌運作能力和營銷經驗的藥企,但多半也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大企業犯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