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解密加多寶與王老吉的營銷史(1)(1 / 3)

就我所知,不少從事營銷的人員很少花時間去研究本行業的營銷史,他們總是疲於應付眼前繁雜的事項,隻想著如何完成這個階段的任務,讓自己的產品和營銷策略跟得上潮流與時尚,讓眼前的方案能獲得領導的認可,從而保住自身在職場中的頭銜。

然而,如果想要掌握一個行業的營銷規律,那麼研究該行業的營銷史顯然是必不可少的,更應該研究行業中最優秀企業和最著名品牌的營銷史。

放眼涼茶行業乃至中國整個飲料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加多寶和紅罐王老吉的成功被人反複稱道,人們對其每一步營銷的英明抉擇和長遠目光都讚歎不已。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理想?

加多寶艱難創業

在加多寶內部,人們習慣稱呼董事長陳鴻道為“陳生”,這是廣東話裏對男士的敬稱。陳生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錦夏村,而他和飲料的緣分也始於這個地方。受當時香港經商理念的影響,陳鴻道很早就開始在自己的家鄉長安鎮開設飲料批發部,代理亞洲知名飲料品牌“楊協成”。

據加多寶老員工回憶,陳鴻道早年還曾經加入過新加坡楊協成集團,成為其在中國最早的一批員工。“楊協成”是華人界的百年品牌,最早發家於福建,後來楊氏家族遷移去了新加坡,並在那裏發展壯大,最終成為當今東南亞最大的食品飲料企業。百事可樂在東南亞很多國家的產品也都是由楊協成代工和銷售的。

當年,楊協成是很多飲料品類的隱形冠軍,其進軍大陸飲料業的時間比康師傅、統一都還要早,並且一開始就注重在電視上打品牌廣告,在質量上嚴格把關,講究真材實料。也許,陳鴻道的品牌意識和質量觀念就是從楊協成時開始形成的。而這種對品牌概念的執著,也能從一個側麵解釋:為什麼當初陳鴻道寧可租賃經營,也要拿下“王老吉”這個知名品牌。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後,廣東的經濟也隨之迎來了發展的高峰,市場一片沸騰,華為、聯想、小護士、步步高、太陽神、巨人、萬科……廣東崛起了一批全國知名品牌,這些都深深鼓舞著青年時期的陳鴻道。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也被認為是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曆史性轉折點,當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2%,工業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6%,很多人從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機。

與此同時,外資也紛紛進入中國,大量並購國內企業或租賃本土品牌。印尼第二大財團——金光集團董事長黃奕聰的次子黃鴻年,通過旗下的香港中策集團,從當年4月到第二年6月共收購了196家企業。泰國華裔首富正大家族的四公子謝國民,則來到了杭州青春寶藥業公司,開始了品牌並購談判。當時,青春寶是華東地區最賺錢、也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藥品。

借此東風,不久之後,陳鴻道從廣州羊城藥業(廣藥集團的前身)手中租賃了“王老吉”這一商標,經過前前後後的補充協議,達成了二十多年使用權的合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陳鴻道最早經營的並非王老吉涼茶,而是另一個產品。

經過前期參與食品飲料貿易,在積累一定資本之後,陳鴻道收購了東莞罐頭廠,並改名為鴻達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開始了其最早的自創品牌——鴻道八寶粥的生產。然而世事並不是一帆風順,八寶粥的銷售狀況一般,鼎盛時期也隻有幾千萬的銷售額,加上當時諸多低價八寶粥的競爭,銷售日益艱難,利潤越發微薄。

深知自創品牌艱難的陳鴻道開始下定決心經營“王老吉”涼茶。1995年,第一罐紅罐王老吉終於正式麵市。

王老吉百年沉浮

其實,在1995年,王老吉品牌的名氣遠沒有如今這樣如日中天,其當時在海外市場的名氣還遠遠大過本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