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最漂亮的電子商務故事,由一個叫李亮的人書寫。
他在2005年10月創辦了一家服裝公司,名叫PPG,中文名是批批吉。但是,這家公司和所有我們想象中的這個古老行業中的所有公司都有著本質的區別。準確地說,這是一家網絡及目錄產品銷售公司,隻是它銷售的產品恰好是服裝而已。它沒有自己的工廠,所有的產品都通過OEM(貼牌)來完成,它也沒有門店,所有的銷售都通過電話和網絡直銷來進行。它是服裝界的戴爾,它將電子商務模式與傳統零售業進行創新性融合,對最古老也最傳統的服裝產業發起了顛覆性的衝擊。
李亮更喜歡別人叫他David Lee,他從小留學美國,從紐約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著名的郵購和網絡直銷服裝公司Lands End工作,後來擔任亞洲區總裁,負責開拓Lands End在亞洲的業務以及組織貨源采購。
1999年,李亮因緣際會,在美國拜會了當時人稱“日本先生com”的孫正義,孫正義是最早對世界互聯網行業進行投資並因此獲利極其豐厚的傳奇人物,他對雅虎和後來對阿裏巴巴以及淘寶網的投資,都成為投資界傳誦一時的佳話。李亮在那一次會麵後,得到了來自孫正義1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並像當時所有的熱血青年一樣,一頭紮進了互聯網的懷抱。
他創辦了一家叫51MERRY的婚慶用品網站,而最神奇的是,在一個所有人都被第一波互聯網泡沫刺激得雞血上頭的時候,他趁著這個時機,在2000年3月,把這家婚慶網站以1.6億美元的好價格,賣給了一家百貨公司——其時網站並沒有盈利,隻是燒夠了錢,並且擁有了所謂的盈利模式。這家網站後來的命運再也沒有人知道,我們隻知道,憑借這單生意,李亮在24歲那年,成了超級富豪。
傳說中他擁有6 000萬美元身家,還是一個超級玩家,擁有18台世界頂級名車,還有一艘豪華遊艇停泊在黃浦江上。在傳說中,他在河邊走了一趟,穿著幹燥的鞋子看難兄難弟們在泡沫破裂的寒冬中呼號掙紮,自己淡定而悠閑地一麵攻讀MBA學位,一麵好整以暇地尋找下一個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想法漸漸成形。他的老東家Lands End原本是從事服裝直銷的,從1995年開始,這家公司開始嚐試網絡銷售,並且推出了網絡導購員,客戶可以在網上通過和網絡導購員聊天,詢問並獲得幫助,以購買自己心儀的產品。
不得不承認,李亮是一個商業天才,他在Lands End的工作經驗,讓他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在美國,郵寄目錄的直銷方式由來已久,這是屬於前互聯網時代的先進生產力,現在,互聯網已經轟轟烈烈地起來了,以這個更加輕便快捷和便宜的方式來進行直銷,勢必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
而更天才的是,李亮這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國,一個人口大國、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
2004年,李亮回到中國,開始對網絡零售業進行調查。2005年10月24日,PPG正式在上海成立,開業當天銷售額12 300元人民幣。
2005年10月,李亮的父親李繼光注冊成立了上海佩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50萬元人民幣,實際控股人就是李亮。公司成立後,李亮開始建設網站,並整合上遊的供貨渠道。
在選擇主打產品時,李亮聰明地選擇了中高檔男士襯衫,這是因為男性大都不愛逛街,而且需要穿襯衫的場合比較多,襯衫的替換率比較高,同時男性襯衫比較標準化,也有利於設計和定製。得益於他準確的產品定位和較高的性價比,在PPG網站正式運行的第一個月,其在線銷售額就達到了1萬多元人民幣。在隨後的一年中,李亮宣稱其營業額增長了50倍——這已經顛覆了服裝銷售行業一直以來的增長速度。
2006PPG的大轉折發生在2006年。這一年,PPG網站的所屬公司,由上海佩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改為了新注冊的批批吉服飾(上海)有限公司,並迎來了第一筆風險投資。8月,華盈創投、集富亞洲第一次入股PPG,約半年後,華盈創投、集富亞洲和凱鵬華盈共同注資PPG;兩次共投資5 000萬美元。李亮獲得的不僅僅是資本,還有對PPG的未來充滿信心的管理團隊。黎勇勁是集富亞洲的骨幹,不但對PPG投資,還親自參與到了其管理團隊中,擔任首席運營官一職;王彥豐曾在中國海運集裝箱運輸公司美國下屬公司(位於洛杉磯)任財務總監,曾在美國和加拿大主要港口建立了7家辦事處,加入PPG後,任職首席財務官。趙奕鬆曾在戴爾(中國)有限公司、美國朗訊科技、貝塔斯曼(中國)等跨國企業中,擔任市場負責人,在PPG中擔任首席營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