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2)

願和你們一道成功

這些年,我見過不少創業者,很多創業者都在各種各樣問題中打轉,難以自拔。

剛創業的人可能在為資金、設備發愁;拿到天使投資的人可能還在摸索當中,他們可能隻看到大趨勢,具體的切入點並不清楚;哪怕是手握“明星產品”的創業者,他們也不得不麵臨這樣的問題:產品在獲得短暫高速增長後,迅速跌入乏力期。

看上去是單個創業者的問題,其實他們的困境是有共性的。

除了創業者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向成功的創業者,尤其是向“九敗一勝”類的創者學習,是避免自己走彎路的重要方式。“久病成良醫”,創業路越崎嶇,創業者的經驗就越豐富。

本書的主角——孫正義,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對象,因為他創立軟銀的過程很有些“多災多難”的味道。

1957年8月11日,孫正義出生於日本佐賀縣鳥棲市。因為身上的“韓裔”血統,孫正義遭到了當地人的排擠。後來他想銀行貸款創業時,也因為“出身不正”被拒。

1969年,年僅12歲的孫正義首次進行“商業創業”——幫助父親盤活瀕臨倒閉的咖啡店。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讀期間,孫正義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在沒有資金、設備、技術的情況下,孫正義成功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袖珍語言翻譯機。

1981年,學成歸國的孫正義創建了SoftBank(軟銀)。就在軟銀逐漸走上正軌的時候,孫正義被告知罹患重病,生命不超過5年。

10多年打拚,孫正義終於在1994年將軟銀送上市。之後孫正義發起了一場瘋狂的收購活動,短短幾年內,孫正義在全球投資了超過450家互聯網公司。看上去很光鮮,但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1999年,互聯網經濟開始逐漸失控。納斯達克指數如實地再現了泡沫破滅的過程:從2000年3月10日的5050到3月15日的4580,短短的6天時間內,納斯達克就損失了將近9個點。

蕭條過後,滿地都是破產的互聯網公司“屍體”,孫正義投資的公司也損失慘重,軟銀股價一度下跌到隻有原來的1%,孫正義也是一身負債累累。創業20載,孫正義又回到了一無所有的起點。

如何再出發?

在同行紛紛跳水離開互聯網行業的時候,孫正義的選擇是繼續待在“坑裏”。

峰回路轉。伴隨互聯網行業再度起飛,經過多年蟄伏的孫正義終於在2014年9越19日登頂日本,實現了兒時“成為全日本第一的企業家”的夢想。

半生浮沉,孫正義在創業的道路上跌倒了無數次,連他自己都說:“我所作的事情絕大部分都失敗了,包括投資的公司。”他就像一個“犯錯給你看”的活教材,用他遭遇的各種困難,向後來者講述創業路上的“暗箭明槍”。所以本書不是英雄的讚歌。

孫正義是個樂於幫助年輕創業者的人,不管是在推特(twitter)上,還是軟銀學院的公開直播會上,孫正義從不會私藏自己的“創業秘籍”。在麵對中國創業者時,他說:“中國給我提供了最多的機遇,我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小的、年輕的公司,隻要你們有熱情、有激情、有夢想,我願意支持你們。”

2010年,東京夕留軟銀大廈的25層,我有幸參加了“軟銀新30年願景發布會”。在長達2小時40分鍾的公開演講中,孫正義首次回顧了過去30年,展望了未來300年,將自己30餘年的經營哲學分享出來。

四個感悟

孫正義向聽者講述了四個感悟:

一、窮人的孩子未來也不一定打敗仗。

出身不好,雖然會“輸在起跑線”,但是也能鍛造一個人的抗壓能力。在逆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變成適應性強、堅持不懈且無所畏懼的人。

講到與奶奶的事的時候,孫正義說:“是奶奶一手把我養大的。奶奶教會了我做事不為名與利,做人常懷感恩之心。”

二、剛開始時誰都沒有方向。

“我在離家很近的福岡縣大野城市創立了軟銀公司,當時地址位於一個連空調都沒有的陳舊建築的2層。”孫正義表示,盡管自己在入行前進行了大量的調查,但其實剛開始時依然很迷茫。沒有方向不要緊,關鍵是不能停下來。

三、最重要的25字經營精髓。

孫正義表示他的投資管理真經來自於中國的《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