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陽城。位於少林寺山腳之下僅僅半裏之遙。
這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鎮,和其他開封城的小鎮一樣,看起來別無二致。其時少林寺正值香火旺盛之時,上至皇帝下至布衣百姓,都會經常到寺裏敬香許願或學習佛法或潛習武功或施舍香火以積祖德,因此來往客商民眾極多,更主要的是一條官道正好穿城而過。因此,牛陽城漸漸成為當時開封最繁華的城鎮。雖然外麵征戰連年,烽火連天,但奇怪的是卻對牛陽城沒有半點影響!人們安居樂業,十幾年來一片祥和,與世無爭,這也就吸引了大批外地人來牛陽城安家落戶或經商。
當時的太守姓朱名楷,在百姓眼中,其人作風正派,嫉惡如仇。但在人們眼裏這位太守更多的是神秘和傳奇,沒有人知道他是從哪個地方調任過來,上任時也沒有舉行任何儀式,就那樣靜悄悄地,而一切卻又顯得順理成章。百姓們清楚地記得這位太爺上任第一天就隻身將橫行三十年的采花大盜柳如煙一夜擒拿歸案,雖然沒有人看見他是如何將輕功堪稱江湖一流的*魔擒獲,待到次日看到惡貫滿盈幾十年的惡徒被囚車鎖住遊街示眾時,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至今成為美談;自從10年前朱楷上任後,經常來牛陽城征稅的官爺也不見來了,包括時時深夜來此查訪義軍的錦衣衛們也從此在這個小鎮上上銷聲匿跡,實為怪事。上任第三天就在城門外告示百姓,從此不再捐稅,各家百姓按人口均分田地自主耕耘,百姓更是對這個新上任的縣太爺敬愛有加,視為父母官。
城南半裏處的五乳峰腳下,一座朱赤大院掩映在小橋流水旁,整個大院為庭院結構,麵積大到足有兩傾之地!外麵院牆全是一塊一塊的青崗石做成,每塊石頭大小均勻,打磨細致,牆高兩丈,堅固無比。正門前更顯威嚴和富貴,兩根白玉石大柱上麵雕龍刻鳳,做工精致。門是純鋼打造的兩扇三米高門,上方掛一七尺大牌匾,上書“紫氣東來”四字,牌匾做工考究,剛勁有力,龍騰虎躍,一看就是名家手筆!
入得院內,卻是另外一番景色:院內栽滿桃樹,桃樹奇多,少說也有三萬株有餘!更讓人驚訝的不是桃樹,而是桃花!時值八月,應該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哪有此時桃樹開花的?但事實就是讓你匪夷所思!細看之下,這些桃樹的栽法也異常奇特,似乎與當年的桃花島有異曲同工之處,難道這家主人莫不是黃藥師後人不成?當然這隻是猜測。隻是想必當年的桃花島也未必有此規模和大氣!
桃樹成蔭,落英繽紛,此時正午時節,外麵烈日如火,而身處桃花林,卻是倍感清涼,更有花香沁入心脾,讓人留連忘返,簡直就是一處人間天堂。桃林深處,隱約看見有小亭樓閣現於桃林間,錯落有致,亭間小橋流水蜿蜒其中。循跡而去,八彎九轉後,方看見桃花盡頭居然又是一片青翠竹林,竹林旁邊又是一座房屋,竹建的房屋,做工精致讓人驚歎,每根竹子都是鏤空雕刻,或字或花鳥或人物,房屋之大定讓你大吃一驚,細數之下大大小小少說也有二十餘間。
中間最大的一間門上同樣有一朱漆牌匾,上書“三友齋”,沒有前院大氣,卻多了許多高雅,讓你未見主人便已然感覺其定是儒雅之士。房屋大廳轉角處為一書房,窗戶正對後麵的少室山。書房布置簡潔而充滿書香,四壁掛滿字畫,一看落款居然全是名家大作。緊挨窗戶邊上,掛著一把鐵扇——漆黑的鐵扇,玄鐵打造,奇特無比。和鐵扇一起的,卻是一柄短劍,同樣漆黑的短劍,同樣是玄鐵打造,劍長1尺3寸,劍卻無鞘!漆黑中泛出冷冷紫光,劍柄處隱約有一“桃”字,旁邊赫然刻著的一朵桃花——粉白色的桃花,在黑紫的劍身顯得嬌豔欲滴,卻又讓人莫名感覺一股寒意,即使是在這個炎熱的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