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調教職場好習慣(1 / 2)

“我很忙,每天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在工作,久而久之突然發現自己連慢下來的勇氣都沒有了,曾經好脾氣的我突然變得很急躁,我並不喜歡現在的我,我又該怎麼辦呢?”

“來這家新公司上班後,我特別不適應。這裏的人在辦公室裏是奔跑的,好像在和時間賽跑。整個環境中充斥著匆忙的氣息,我生怕被別人說自己不積極於是也開始加速,但忙中出錯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我很疑惑難道隻有這樣分秒必爭才算是努力工作的典範嗎?”

“沒有人會相信,我的老板在辦公室的行動像是一陣颶風,他每天像將領般指揮著眾戰士,有時他的辦公室門口還會排氣長隊,魚貫而入的人們等著他簽字、批複,當然還有人在最忙碌的時刻見縫插針打個小報告。這些的緊張氣氛絕對是人為造成的,但我又能奈何?”

無獨有偶,我最近看到了聽到了很多類似的抱怨。不可否認我們身處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切以快取勝,於是我們每一個人自願地,不自願地都參與了和時間賽跑的遊戲,因為害怕落後所以導致了我們好像已經變成了一部不能慢下來的機器,但由於過度的過速,我們不得不麵臨很多來自生理和心理的問題。或許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絕對可以改變自己,誰說職場“慢”行為不能成就高效者?!誰說質量不比數量重要?!先讓我們一起來撥開高效的誤區吧。

誤區一:提高效率=提高速度

效率是指單位時間裏實際完成的工作量。而高效率就是在單位時間裏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多,對個人而言也就意味著節約了時間。優秀的管理者都給下屬們確定了最後期限,最後期限是設定完成工作的時間節點,我們隻要合理分配時間,並善於利用時間,相信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是能夠在最好期限之前完成任務的。但如果我們一味追求速度,可能不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因為導致失誤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並讓身體處於重複勞動的過程中。

誤區二:數量優勢=質量優勢

真正的高效率是以質量保證為前提的,為了確保質量不如我們多花點時間將工作盡善盡美,而不是一味玩所謂的數字遊戲。很多公司提倡員工有專注度,就是讓員工專心於一些重要的工作,而不是為了簡單的數量累積。數量的有勢不僅不等同於質量的優勢,相反有些時候還抵消了質量,原因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極限,能力的極限,精力的極限,當然還包括時間的極限。我們隻有專注質量的目標,才能將我們所有的資源配比調整到最佳狀態,而不是靠所謂的“快”去贏得數量上的勝利。

誤區三:增強能力=增強效益

如何提高我們工作的效率,是我們每一個職場人所關心的問題。而有一條共識那就是能力的提升絕對是增強效率的法寶,為此我們必須花時間去積累,去學習,去增長見識,這一切未必很快體現在自己的工作收益上,很多人隻顧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長期發展的計劃,有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就靜心思考未來或者放下暫時的名利去深造學習都是一種明智之舉。每天奔跑著工作的人,他的工作態度值得鼓掌,但他的工作習慣未必值得推廣和借鑒。

了解了工作效率的誤區後,我們就有理由推廣和提倡職場“慢”行為。慢不一定就是快的反義詞,慢是一種相對於快的理性行為,是一種給工作增加能量的有效方法,慢是專注質量的原始動力,讓我們一起嚐試使用慢條斯理工作的六大方法去享受職場所有的快感吧。

不錯過上班途中任何風景

高峰時間地鐵裏永遠充滿了心急火燎的上班族,有時為了趕上一班地鐵,很多人不顧自己的體麵往人堆裏擠,甚至有職場精英為了搶上地鐵和人發生身體衝撞,最後受到法律製裁。從現在起請每天早起15分鍾,享受一頓美味早餐後,可以在上班的路上盡心欣賞這個城市的春夏秋冬,而不是行色匆匆地趕路。從準備上班的第一分鍾起,就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提示:不妨用音樂陪伴清晨的上班路

每天的好心情從一杯茶開始

養成好習慣,清理完自己的辦公桌後才開始一天的工作,千萬不要深陷在亂糟糟的辦公桌裏不能自拔。現在已經沒有老板會因為員工雜亂的辦公桌而誤認為Ta是最忙率的那個人,相反可能會被認為是最沒有條理的那個人。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好的思緒,不妨為自己沏上一杯清茶,茶絕對有醒腦的作用。當自己的心思和情緒都調整到位時才開始工作。茗茶的10分鍾不是浪費,是高效率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