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宇宙是仁慈的(1 / 1)

最近,我對我的一個學生所說的“宇宙點擊”(cosmic click)有了深切體會。作為奧普拉靈性係列訪談廣播節目的嘉賓主持,我來到了芝加哥錄音棚的大型調音台。東風在室外呼嘯作響,我在準備采訪一個我極其崇拜的人——史蒂芬·米切爾。自從閱讀了一些他翻譯的世界上最重要的智慧文學——《約伯記》、《道德經》、《耶穌如是說》、《吉爾迦美什史詩》——以後,我就一直渴望能有機會和他進行深入的談話。(這些書籍屬於現存的最古老的文學殘卷,後來米切爾告訴我,他所翻譯的全部著作都有一個共同主線,那就是:解釋宇宙是如何運行的。)此刻,米切爾就坐在我的對麵。我們準備好各自的聽筒,並調整好麥克風,然後,我請這個詩人、學者兼譯者談談他是如何找到其畢生使命的。

他向我講述了自己二十多歲時經曆的慘痛失戀的故事。他心中太過痛苦,以致完全不知所措。朋友建議他去拜訪朝鮮的崇山行願禪師,後者是禪宗的高僧,當時在美國羅得島州普羅維登斯市當電器修理工。米切爾來到他的家中,打算跟他修行一至兩周,結果卻在他身邊待了四年。

在那個播音室裏,我意識到,米切爾等到了他平生最神聖、最具決定性的時刻。我們不由自主地改變了談話的口氣。播音室的氛圍發生了變化。我們都仿佛身處聖地。他談到自己跟著這位高僧進行大量的禪修,並體驗到了其人生軌跡的內在變化。

“跟隨崇山行願禪師修行時,你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問。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認識到,宇宙是仁慈的。”

令人極其遺憾的是,廣播此時變成了無信號狀態。時鍾滴滴答答地響著,宇宙中的萬物似乎都紛至遝來,變得明朗起來:我體驗到了宇宙點擊。但是,盡管我希望繼續談下去,掛在我麵前的大數字時鍾卻告訴我,節目該結束了。

我從容地做出了恰當的總結,但大腦仍然轉得飛快。我再次想起了那種試圖駕馭信眾的宗教昔日灌輸到我心中的恐懼,當然,許多別的宗教也是如此。米切爾善良的世界觀有悖於我和許多人小時候所接受的教育:要戰戰兢兢地警惕這個世界。有些人解釋《聖經》說,這個世界是“墮落”的,“遠離”了上帝的神性。“原罪”的觀點認為,人類和宇宙在本質上是邪惡的。造物主——我們在此處稱為至愛者——和被造物之間的聯係被切斷了。我們的墮落破壞了我們內在的神性。“我們心中沒有良善。”聖公會傳統的祈禱文如此說。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宇宙是仁慈的”看法無疑是錯誤的。但米切爾的話駁倒了這段禱文的看法,以及對人類存在的原罪觀點。

對於這種主張——宇宙在本質上是仁慈的,而且這種仁慈無所不在——許多人會反觀自己的人生和世界的狀況,然後懷疑它的正確性。畢竟,我們會遭遇地震、洪水、海嘯、火災、戰爭、壓迫、恐怖主義、犯罪和不義。每天都有人被逐出家園,背井離鄉。他們無法找到工作,擔心疾病、失業和各種煩心事。接下來的災難潛伏在每個角落。麵對這些現實,我們如何能夠說“宇宙是仁慈的”?然而,這是充滿恐懼的、心靈封閉的自我的看法,它具有很大破壞性。

這種恐懼的怪圈導致我們對自身和他人的至愛者本性視而不見。它讓我們無法認識到,為了齊心協力地謀求共同利益,當我們接觸到內在的至愛者本性時,我們是如何有效地減少世界上的苦難的。即便至愛者是取之不竭的,我們也滿腦子擔心自己並沒有充分擁有它。

由於政治和經濟環境中時常存在著痛苦的現實,無數人都陷入這種恐懼的世界觀中。他們充滿懷疑,也許對家庭、團體、領袖和宗教感到失望,因而將心靈封閉起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說,我們可以捫心自問的最根本問題就是:宇宙究竟是善意的,還是充滿敵意的?他指出,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命運。那天在播音室中,我再次感受到了這種呼召:我應該讓人們了解米切爾話語中的真理,從而徹底擺脫恐懼的枷鎖和奴役,如果他們能夠接受並銘記這種基於愛的宇宙觀,他們就能享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