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慷慨的習慣(1 / 2)

人類的精神就像大海,既需要河水流入,也需要河水流出,這樣才能孕育生命,產生能量。當愛從我們心中流出時,更多的愛會流入我們心中。當我們向愛敞開心扉時,我們不僅將這種愛傳遞給了其他人,也能接受其他人給予的愛。流出決定了流入。我們給予得越多,我們的人生就越有活力,精神就越強大,生命就越深刻。

當我凝視著店鋪和街道時,

我的身體突然熠熠生輝;

持續了二十分鍾左右,

我感到如此幸福,

似乎我已蒙福,並能祝福他人。

——威廉·巴特勒·葉芝《躊躇》

沿著以色列/巴勒斯坦的東部邊境,浩蕩的約旦河蜿蜒而去,孕育出了兩大水域:加利利海和死海。加利利海充滿了活力,舉目望去,到處都生機盎然。有人在水中釣魚、劃船、滑水;有人在岸邊休息、吃飯、小飲。每個人都自得其樂。死海位於其南部65英裏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死海”。造成這種鮮明對比的原因很簡單:約旦河流入美麗而充滿活力的加利利海,然後又從這裏流出。流入和流出。吸氣和呼氣。接受和付出,這就像我們與至愛者的關係。河水從加利利海的南岸流進死海,然後在那裏停下來,不再流出。

人類的精神就像大海,既需要河水流入,也需要河水流出,這樣才能孕育生命,產生能量。當愛從我們心中流出時,更多的愛會流入我們心中。當我們向愛敞開心扉時,我們不僅將這種愛傳遞給了其他人,也能接受其他人給予的愛。流出決定了流入。我們給予得越多,我們的人生就越有活力,精神就越強大,生命就越深刻。當人們成為慷慨之舉的受惠者時,他們就會敞開心扉,深受改變,並泛起愛的漣漪,漾入宇宙中去。

在我最需要慷慨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它成為了我人生的關鍵性轉折點。我的父親儀表堂堂,身材魁梧,說話鏗鏘有力,能夠挫敗任何與他意見相左的人。多年以來,當他試圖理解我為何做出某些決定時,我都讓他感到痛苦而迷茫。就很多方麵來說,我們對彼此都是個謎,當他躺在佐治亞家中的床上即將咽下最後那口氣時,我和他之間仍然有許多隔閡不曾化解掉。

在密西西比州民權運動的風口浪尖上,我受邀擔任一座曆史上著名的南部教堂的教長,該地的信眾團體在神學和政治問題上都很開明,彼此的信仰各不相同但能兼容並包。這是社會活動與服務發生轉型的大好機會,這種整體背景加上個人和職業的發展,讓我變得非常興奮。

然而,接受這份工作意味著讓妻子徹底放棄她的重要工作,讓孩子們離開他們的朋友和學校,我也得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佐治亞州。它意味著承認我的懷疑,接受做出自我改變的呼召,以便我能夠成長並幫助其他人這樣做。

我剛剛接到這份工作邀約,胸部立刻感到疼痛無比,讓我幾乎無法呼吸。我感到自己的靈魂仿佛被壓在倒塌建築物的廢墟之中。這是個巨大的錯誤嗎?我的家人會以此來反對我嗎?在這種痛苦的猶疑和焦慮中,我飛往馬裏蘭州的貝塞斯達市,和我的新導師艾德·弗裏德曼博士一起參加研討會。他和我一樣,是個在職的神職人員。不過他是個拉比,我是個牧師。同樣,他也知道宗教界和精神療法界有著動態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