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 言(1 / 2)

當愛被照亮的時候,

愛人從至愛者那裏學會如何燃燒。

火焰被這位摯友點燃讓飛蛾破門而入。

愛是至愛者賜予愛人的饋禮……

——阿布-賽義德·阿比爾-海爾

請與我共同探險吧。這是從生到死的旅程,它將引領你到達心中至為幽深而神聖的處所。這個宏偉的內在聖所安住在每個人的心中,世間的任何人都不例外。當我們抵達這個聖所,它就讓我們在愛中紮下根基,賜予我們應對恐懼的勇氣和堅韌。而當我們向豐盈之愛敞開心靈,我們不僅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能改變周圍人的人生,讓世界變得更加公平、安寧並充滿愛意。

我花了一輩子時間才認識到:學會在每個岔路口接納愛並實踐愛的習慣,是我們人類最深的責任。我懇請你,在這場漫長而曲折的旅途中與我相伴,這樣,我們就能與許多人攜手同行,迎向更美好的人生,以及更美好的世界。

那些駕機穿越聲障的人說,在就要成功穿過時,駕駛艙會劇烈地搖晃。同樣,正是經曆了若幹動蕩——決定成為牧師,撇下我童年時代的宗教,在美國各地和截然不同的教會共事,學習扮演父親和祖父的角色,並和妻子霍普分享人生——之後,我才形成了本書所談論的愛的習慣。但是,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就開始模糊地意識到,有個什麼在這動蕩而精彩的旅途中引領著我前行。

我們住在傑瑟普小鎮上,毗鄰一座位於鬆林中的古舊火車站,這裏屬於鄉野的佐治亞州。我的父親是個浸禮會講道人、校長,後來成為了市立學校的學監。而我的母親是個教師。我們的家忙碌而溫馨,牆上裝飾著宗教畫,架子上擺放著無數珍貴的小物品。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臥室的抽屜櫃上方就懸掛著經過簡單裝裱的耶穌祈禱畫像。十八年來,我每晚看著這幅畫入睡,第二天早上睜開眼,首先映入眼簾的也是它。

我還清晰地記得畫中的每個細節:在蔥翠的果園中,耶穌穿著粗陋的無袖外衣跪在草地上,身旁是粗鑿的巨石。他仰著頭,神色坦然而平靜。明亮的光束從天而降,柔和地沐照著他的臉龐。他似乎樂意接納這道光照進心中,但他的神情表明,他知道,這道光早就存在於他的心中。他已然回家。在愛之精神的鼓舞下,他認出了內心的聖所,它讓生命紮根於愛的力場中。因此,我也夜夜感到安全、欣慰並充滿力量,安住在愛與接納的永恒之光中。

因此我形成了深刻而日益成熟的認識:所有人都被愛之能量聯結起來。然而,在我小時候,我接受到的其他教導卻和這種認識產生了抵牾。在父親的布道中我形成了這樣的上帝觀:上帝是憤怒的、嚴厲的、審判罪惡的。在我的身邊,我看到那些被邊緣化的受苦者,尤其是非裔美國人。我經常糾結於內心的迷茫,感到非常孤獨,既不被人理解,自己也懵懂無知。此外,在那些年裏,我見到的另一幅景象也強化了這些不同現實體驗之間的衝突。

一個夏日的午後,趁父母不在家,我溜進了他們的臥室。窗戶附近的桌子上擺著家用《聖經》。書中的故事配有精美的蝕刻圖案,顏色絢麗多彩。我喜歡翻閱書中的故事,瀏覽其中的圖畫,直到有一天,我的目光停在了書中的“啟示錄”上麵。

畫麵上是壯觀的綠色田野,田野中人山人海。但是,在人們腳下,大地卻撕裂開來,地獄的黃色火焰竄出來,吞噬了所有未曾得救的人們。田野中擠滿了男人、女人和孩子,有些人被高舉到耀眼的雲彩當中,據說這些人是基督的選民。其他人的腳下都是火焰,他們臉上流露出恐懼的神情。這些人沒有得到基督的憐憫,因而注定受到地獄之火的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