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有一個夢想(1 / 1)

“我出生在一個沒錢、沒地位的家庭。我母親生我的時候還是個女孩子,我父親在我兩歲的時候離家而去。但是,我的家人給了我愛和希望。這個希望就是,在美國,隻要你去爭取,隻要你去努力,隻要你去奮鬥,就沒有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這是現任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2008年2月12號波托馬克預選結束後的發言。這位身材高大,麵容俊美的黑皮膚非裔男人,將“希望”和“改變”作為自己的競選口號,成功當選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在眾多擁護者心目中,奧巴馬跨越了種族的藩籬,成為美國夢的最佳代表。《獨立宣言》中講過,美利堅合眾國的建國信念是人人生而平等,但這種平等是權利與法律意義上的平等,與經濟和文化優勢無關。奧巴馬似乎就是一個“美國夢”的實踐者:出身卑微,黑人,通過努力躋身一流大學深造,服務社區,從政。憑借優秀的口才、十足的個人魅力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步步高升,從一個被人忽視的黑人青年成長為萬人矚目的美國總統。也許對看客來說,奧巴馬的成功是個奇跡,但對他自己來說,他的崛起卻是必然,年幼的時候,一個冉冉升起的美國夢想就由他的父輩助燃在他的心中。他說:“我父母深信,在這個寬容大度的合眾國,一個奇怪的名字絕不會成為我未來成功的障礙。他們夢想著,有一天我能進入這塊土地,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教育,即使他們並不富有。他們深知,即使是貧窮的孩子,也能在這個寬容的美利堅國土實現自己的理想。”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奧巴馬,並沒有去華爾街尋找一份高薪工作,而是不走尋常路地投入到芝加哥貧民社區,每天與最貧窮的黑人打交道,了解他們的疾苦,解決他們的疑難問題。在那裏,屬於他的美國夢逐漸萌芽並清晰起來。他成為《哈佛法學評論》第一位黑人主編,也是當選參議員那年唯一的非裔參議員。在他還做參議員的時候,他辦公室的牆壁上依次掛著這些人的照片:亞伯拉罕·林肯、約翰·肯尼迪、馬丁·路德·金和尼爾森·曼德拉。每個都是英雄,每個都有偉大的夢想,這就是巴拉克·奧巴馬力量的源泉,也是支持他、支撐他從默默無聞的黑人小子奮鬥到美國總統的無窮動力。

夢想就是那樣的存在,能支撐著一個人度過最困難的時刻,讓一個人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直到心中描繪的那張圖畫變成現實。人生如果沒有夢想就等於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活下去的意義。懷抱著一個夢,在感到快要不行的時候,想想那個夢,即使再辛苦,也要拚命撐過去。夢想的力量,實在是大得驚人。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不盡相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人生的最後結果就被出身定型。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存在窮富世襲,也不存在成敗罔替,有的隻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由我們自己的行動決定,而絕對不是完全由我們的出身決定。

家族的榮耀與輝煌的過去,並不能保證其子孫後代有美好的未來。早期的優勢的確大有幫助,但這不是最後贏得勝利的保障。在富家子弟繼承優勢的同時,也減少了他們學習和發展生存技巧的機會,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而出身窘迫的人因為解救自身的迫切需要,他們便會積極發揮創意和能力,並且珍惜和把握各種機會。

平庸的人很少會去思考自己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如何才能獲得理想中的生活,認為自己一輩子可能就這樣了,把自己的消極和懶惰歸因於宿命。“就隨波逐流吧,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你就隻能被動地接受生活,而放棄創造自己人生的機會?不是這樣的,你一定也有自己內心最想要得到的東西,不如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讓自己遠離那些繁華喧囂,開啟內心的渴望,在心底播種一顆夢想的種子,用堅韌給它澆水,用樂觀給它施肥,努力去爭取直到將其擁有。

奧巴馬箴言:

“我要將這個夢想分享給你們的孩子,我們所有的孩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國家能夠永遠充滿希望、不斷追求夢想、一直勇往直前、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