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情商解決不了棘手的問題
你在看到德商這個概念時,可能已經很熟悉情商了。讓我們來看看“德商”和“情商”的不同之處。
1995年,心理學家兼科技記者丹尼爾·戈爾曼(DanielGoleman)寫作的《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一書震驚和轟動了整個世界。書中,戈爾曼描述了職業成功和個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認知他人感受的能力。他人的內心感受可能和外在表現大不相同。
舉個例子,假設你我非常熟悉,一天,我們一起喝咖啡,你問我過得如何,我說很好。但一些跡象表明我過得並不好:我避免目光接觸,這對我來說有點異常;我的聲音比平常低沉;我不笑,這並不像我;我看起來心煩意亂。情商能讓你注意到這些跡象,並正確地推斷出我其實過得很不好。情商水平不及你的人(或者根本沒有情商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我的異常情況。
但這就出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你應該怎麼做?
處理這個問題並不容易。你應該直言不諱地點破我過得並不好這一事實呢,還是忽略它的存在?也許我們喝咖啡時你沒有得到些有用信息來判斷接下來該怎麼做,是應該在這次見麵結束後打個電話或發個郵件問問情況,還是僅僅自我暗示:“他是成人了,如果要告訴我什麼事兒,肯定會講的。”僅依靠情商,你沒法決定該怎麼做。情商畢竟隻觸及心理層麵,但“應該怎麼辦”則屬於道德問題。要做得麵麵俱到、滴水不漏,單有情商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德商。
這些問題你打算怎麼解決它們?
你想知道自己的德商有多高嗎?那就在閱讀全文之前,設想你正麵臨以下五個問題,你打算怎麼解決它們?事實上,這是一個關於德商的小測驗。
1.你看見好友希瑟(Heather)在臉譜網(Facebook)上新貼出一張照片,照片中她一手抽著大麻,一手握著一瓶伏特加,這時你會怎麼做?
A.直接告訴她這樣不好。
B.不予置評。
C.“讚”這張照片。
D.將這張照片拷貝到硬盤裏,若她日後攻擊你,可以此予以還擊。
2.你正在餐館用餐,無意中聽見兩個同事鮑勃(Bob)和雷(Ray)在談論一名客戶,而這名客戶正好是你業務中的棘手人物。他們提到了這位客戶的名字以及相關重要信息,這時你會怎麼做?
A.提醒他們客戶信息是要保密的。
B.不予理會。
C.把你所聽到的告訴你的上級。
D.用手機錄製下他們的談話,發到視頻網站上。
3.你帶著12歲的兒子去看電影,售票處張貼著:11歲及以下兒童票價6美元,成人票價12美元。如此一來,你的兒子就必須買成人票,這時你會怎麼做?
A.買一張成人票,一張兒童票。
B.買兩張成人票。
C.把錢給孩子,讓他自己去買票。
D.問下兒子的看法,按他說的做。
4.假如你手下有一名員工經常遲到早退,且用大量的時間網購,用餐時間和下午茶時間也總比其他員工長。幾個月前,你曾開除了一名情況相同的員工。問題是,現在的這名員工是你好朋友的女兒,但你跟她多次提過這一問題,她仍屢教不改,這時你會怎麼做?
A.直接開除。
B.任其繼續,不予約束。
C.最後通牒,告訴她給她最後一次機會。
D.讓你的朋友(她的父母)跟她談談。
5.有天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得了流感,但這是工作日,你會怎麼做?
A.待在家裏休息。
B.在家辦公。
C.去上班,但是避免跟別人密切接觸。
D.去上班,並且故意跟那些平時自己討厭的人密切接觸。
不同的選擇源於不同的原因
你已做出了選擇,你是基於什麼原因做出這些選擇的呢?以下哪些選項影響了你的選擇呢?
◎換位思考
◎在以往類似情況下的做法及產生的結果
◎傳統教育中的對錯
◎宗教信仰下的認知
◎你預想每個選擇可能會帶來的利益
◎在你做出選擇後,別人對你的看法
如果讓你的朋友和同事來做這個小測試,相信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即使最後的選擇相同,原因也可能相異。打個比方,你和你的同事在早晨醒來發現自己得了流感後都選擇留在家裏休息,但你的原因可能是“不想傳染給其他人”,而你同事的原因則可能是“不用上班就是最好的”。
不管你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你都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不然,你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呢?)但在現實中,你喜歡或信任的其他人,可能在同一情景下做出不同選擇,也可能出於不同原因做出相同的選擇,此時,你如何協調自己和他人的選擇呢?他們都是不錯的人,即便選擇(或原因)與你不同,但他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是最好的。不管從誰的角度看待問題,哪個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呢?
答案基於以下五個簡單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