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沙克特的理論,苗條的實驗參與者會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因此他們的飯量不會受到盤子中三明治數量的影響。如果他們餓的話,就會吃三明治;但他們感覺飽了以後,就不會再吃了。相反,那些超重的實驗參與者會受到“外在”所見食物的影響,所以當他們有三塊三明治的時候,他們會吃得更多。很明顯,超重的實驗參與者比起那些苗條的實驗參與者很可能會感到更餓。考慮到這一點,實驗人員做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設。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據此,實驗人員推論,比起苗條的實驗參與者,超重的實驗參與者去冰箱裏邊找三明治吃的比例並沒有更高。
後來發生了什麼呢?當兩組實驗參與者都隻有一塊三明治的時候,他們吃得一樣多。然而,當他們有三塊三明治的時候,超重的實驗參與者很快吞下了更多的三明治。不僅如此,兩組實驗參與者都不會去冰箱找三明治吃。
在另一個精心設計的實驗中,哥倫比亞大學的羅納德?戈德曼及其同事利用“贖罪日”進行研究。贖罪日是猶太人最神聖的節日之一,那天,虔誠的猶太人民會堅持24小時不吃東西、不喝水。戈德曼知道,當代的猶太人對這一傳統的遵從程度並不相同:其中一些人幾乎一整天都呆在猶太教會堂裏;而另一些人隻呆個把小時。戈德曼推測,那些整天呆在猶太教會堂裏的人不會常常想到食物。
根據沙克特的理論,戈德曼推論,苗條的人根據自己身體的信號判斷是否感到饑餓,所以不論他們在猶太教會堂中呆多長時間,他們的饑餓感都是相同的。與此相比,超重的人往往通過環境判斷自己是否應該吃飯,因此當他們呆在猶太教會堂中時,他們會感覺好得多。為了證明事實是否如此,戈德曼向他的猶太裔學生發放了問卷,詢問他們的身高、體重、贖罪日呆在猶太教會堂的時間、禁食的難度。調查結果顯示,對於那些苗條的學生,贖罪日那天呆在教堂中的時間與他們禁食的感受之間並沒有什麼聯係。相反,正如沙克特所料,對於超重的學生們來說,贖罪日那天呆在教堂裏的時間越短,他們就會越感到禁食的困難。
對於那些想生意興隆的飯館和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沙克特的理論很有幫助。
對於飯館來說,要想做好生意,就要使顧客們忘掉自己的身體感受、忽略自己胃部發出的信號。比如說,暗沉的光線、輕柔的音樂能夠使人們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開來,鼓勵顧客吃得更多。同樣,極富吸引力的外在誘惑,比如說食物的圖片、鮮美的樣品,都能夠刺激消費者購買更多的食物。研究表明,菜單上誘人的美食照片、飯後的點心手推車可以成功誘惑那些受“外在”影響的人,即使他們很有自製力。比如說,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請一家法國餐廳的員工將食客分為身材“豐滿”和“標準”兩類。然後,在晚餐之後,服務員拿著甜點派走到每個桌前,詢問食客是否需要一點餐後甜點。身材標準和超重的食客們都會點餐後甜點,但是超重的食客更有可能點服務員端到他們眼前的派作為餐後甜點。
如果你想減肥,讓沙克特的理論來幫助你。試著傾聽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集中注意力,聽聽你的身體在告訴你些什麼。比方說,在你點蛋糕前,問問自己“我是真的餓了嗎?”同樣,盡量不要去看那些將你引入歧途的東西。不要去看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不要走近超市中那些擺滿了零食和餅幹的貨架,並且盡量避免那些將你的注意力從你自身轉移開來的吃飯場合。吃飯時不要看電視、聽音樂、或者讀書。相反,將注意力集中在食物本身,慢慢咀嚼每一口食物。如果這個做不到的話,你可以坐在鏡子前麵吃飯、將刀叉換為筷子(或將筷子換為刀叉)、或者用自己不習慣的那隻手吃飯,以幫助自己在吃飯時盡量更加關注自身。
沙克特的簡單理論將“表現”原理和吃飯聯係了起來。苗條的人根據身體的信號決定是否吃東西。正如當人們在臉上綻開微笑時他們會感到快樂,人們胃部發出的信號告訴他們自己是否饑餓。與此相反,超重者往往不是根據身體的信號決定是否吃東西,而是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他們可以通過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表現”原理而迅速減掉多餘的脂肪。節食並不一定需要與欲望作徒勞無功的對抗。相反,你隻需要聽從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即可。這有這樣做,你才能像一塊磁石,吸引正麵能量來到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