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考試升學(4)(1 / 2)

我一字一句地說道:“第一,進入民辦初中,對於孩子的學習,你很難幫上忙了。孩子一個星期五天都在學校,雙休日還要上很多課外班。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習習慣比較好,家長還可以放心;如果孩子的適應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比較差,家長就很難幫到孩子了——因為我們沒有時間仔細分析孩子在學習中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即便發現了問題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解決這些問題;第二,進入初中,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少了。孩子上了民辦初中,家長很難及時了解孩子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很多初中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容易受朋友和同學的影響,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孩子細微的思想變化很容易被家長忽視,等到家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已經很晚了;第三,有的民辦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對孩子的學業管理比較嚴格,作業量較大,孩子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成了完全的應試教育。

“而公立初中就不一樣了,孩子不住校,有利於家長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行為上的變化。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較長,良好溝通的機會較多,有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另外,公立學校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有著悠久的曆史,學校的管理比較成熟,不一味地追求升學率,比較重視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

“但是老師,公立學校也存在很多問題啊!”一位家長迫不及待地說。

“很多家長不願意選公立初中的原因之一,是班級的學生比較多,怕孩子沒有辦法好好聽課,而且公立初中的學生大多是劃片招生的,生源比較雜,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孩子的品行也有很大差別,所以一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受到不好的影響。一句話概括,學校的好與不好,還得看適不適合自己家孩子的發展,不能光看學校的牌子和名氣。”

“王老師,你說說,根據你對我們孩子的了解,我們孩子是選擇公立初中好還是私立初中好呢?”我話音剛落,一個家長就問道。

我看著他笑笑說:“你提的問題正好是我接下來想跟大家說的。我們不僅要分析學校的優勢和劣勢,還要仔細地觀察分析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性格特征、生活能力等方麵的情況。‘隻要孩子好,放在哪裏我們都放心!’這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個‘好’究竟包括哪幾個方麵呢?學習很主動,不用大人操心,隻靠自己就能把作業完成得很好,上課聽課很認真,成績也很優異;有主見,對課外班的選擇有自己的想法;有基本的判斷是非的能力,不受別人的影響,不會別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性格比較開朗,不為小事斤斤計較,當與同學發生矛盾時,不偏激,不一味地指責別人,善於自我調整。這樣的孩子,我想不管是進‘公立’還是‘私立’都會很優秀的。”

家長們聽了都點了點頭。

我接著說道:“反之,如果孩子都快小學畢業了,還意識不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寫作業磨磨蹭蹭,邊寫作業邊玩遊戲;在學校經常與同學發生矛盾;在家裏,你說一句他回兩句……這樣的孩子,我建議家長決不能放手,千萬不要把孩子全權交給學校,自認為通過學校的管理孩子就會變好。這種做法也不能說沒有一個成功的,但成功案例真的好少。學習意識差、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孩子,最好選擇離家較近的初中,因為他們需要家長的監督和進一步培養。”

“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培養孩子各方麵的能力,還有兩年時間呢,來得及嗎?”一個家長急切地問道。

我說:“隻要我們家長下定決心,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上下工夫,一定不會晚。但切忌急躁,絕對不能用粗暴的方法,免得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