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想做一次背包客(1 / 1)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有能力外出旅遊了。他們拖家帶口組團,背著單反,握著手機,走遍了世界上每一個知名景點和購物點。

這樣的旅遊大家越來越厭倦。現在流行的是背包客的口號:隻要你有一顆行走的心,世界就在你腳下。

有些同學跟我說,大學沒有出去旅遊,就是枉讀了大學。我隻能告訴他,在我讀大學時,這個想法我想都沒有想過。我的大學枉讀了嗎?

但,我依然鼓勵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去外麵的世界走一走。

旅行能讓人看到很多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風俗,甚至了解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其實,一旦你理解世界事物的多元性,思維就開始具有包容性,就不會簡單地尋求標準答案。這就是旅行能告訴我的道理。

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做出選擇,做出承擔,這樣的經曆對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很多人喜歡去不同的地方旅遊。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這種旅遊最現實的壓力其實是金錢。

我的朋友@蕭秋水學旅遊專業,她偏好商業旅遊,就是在去一個地方時順便觀察這個社會的商業形態。

2012年底,她去了一趟新加坡,回來繼續做功課。新加坡雖然小,但是她還有很多地方遺漏掉了,於是馬上又安排2013年3月再去新加坡。

這是一種很好的旅遊形式,長期保持對一個地方的定期行走,近距離感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這種觀察會給你帶來更多知識。

很多同學是在外地讀書,每年有兩次回家的機會。回家路上往返的時候,你看見了什麼?

我每個月都去上海,每次去上海都會乘坐地鐵。在地鐵站,我注意到有的門店開張了,有的關閉了,有的一直在經營,這意味著什麼?在地鐵站我看見海報經常換,廣告載體也經常在更新,這又意味著什麼?我經常因為趕時間吃肯德基等快餐食品,我會注意到肯德基的品種、價格,還有包裝一直在微調,這又意味著什麼?

如果不是特別趕時間,我喜歡擠公交,或者慢慢走到要去的地方。

在很多城市,博物館、美術館都是免費的,到這些地方參觀也是一種旅遊。

如果你對博物館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微信回複關鍵詞“城市地名+博物館”,比如“武漢博物館”“北京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無錫博物館”等等,有一個小驚喜等你!

坐在家裏,翻一本別人的遊記,也是一種旅遊。

換個角度看世界,這個世界每天都是一場探險。

推薦一本書給你們——《背包十年》。提醒一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去做背包客的。

對了,如果想知道是誰整理出這些博物館清單,想看背後的故事,請在微信裏回複“博物館愛情”。

實操訓練

了解一點都市求生自救知識

在中國,基本上沒有都市求生自救知識培訓。我們熟悉的環境一旦遭遇危險,很多人都束手無策。請百度如下關鍵詞了解相關知識:

住宅安全、自衛術、街道安全、旅行安全、恐怖主義威脅、自然災難和社會災難(比如雨、雪、火、洪水、閃電、電線、地震、騷亂和動蕩等)、醫學急救知識……

多了解一些這方麵的知識,也許將來會在某種情況下救你一命。

如果你覺得找起來挺累,微信回複“都市求生自救知識”,看看秋葉老師整理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