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很多電影和故事喜歡探討人性成長中非理性、偶然性、不確定性的一麵。在他們看來,人性本來就包含著極大的善和極大的惡,你成長為怎樣的人,是一個和環境不斷互動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天性中善良的一麵,而對邪惡的一麵選擇性忽視,甚至是壓製,這種被壓製的惡卻會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冒出來,甚至改變你最初規劃的人生。他們把這種叫不確定的、不知來由的惡。
這種說法有道理,假如你喝醉了在夜晚行走,一麵是牆,一麵是臭水溝,你可能倒在牆角,也可能掉進水溝,第二天早上人們最大可能性發現你在哪裏?當然是臭水溝,因為牆會扶住你不讓你跌倒,而臭水溝就是等著你失足。
喜歡和怎樣的人交往,你就越有可能變成怎樣的人。
要想成為一個愛獨立思考的人,就得和愛思考的人交往,努力和這樣的人成為朋友。
哪些人是愛思考的人?如何和這樣的人建立有質量的交往?
愛讀書的人是不是愛思考的人?愛旅遊的人是不是愛思考的人?愛提問的人是不是愛思考的人?
愛思考的人往往愛讀書,愛行走,愛交流,但是最重要的標準是:他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和好朋友@蕭秋水聊天就跟和很多女孩子聊天不一樣,她經常會說:“我覺得,這個事情我們可以這樣做。”而很多女孩子和我聊天喜歡問:“秋葉老師,你覺得我應該怎樣做?”
我會聽取很多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在一起會爭論,會相互否決。
尋找愛思考的朋友不是希望找一個傾聽者,或者找一個附和觀點的人,前者最適合神父或愛人,後者最適合有求於你的人。
生活中你不一定能遇到很多愛思考的人,但在網上這樣的人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你並不需要關注所有愛思考的人,我們可以努力識別某些圈子中你想關注的人。
互聯網時代,很多人都開了博客和微博,把這樣的人通過網絡和微博上的線索加以綜合,最終慢慢識別出來,這些線索是:
1.出過有質量的書。
2.如果看到你喜歡的書,記住作者,看看他是否開了微博,請耐心翻一翻他的關注,往往他關注的人裏麵有和他一樣的人。
3.他們喜歡總結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事分享到微博或博客。
4.他們可以風格各異,但能經常寫出有質量的文章引發你思考。
5.他們喜歡讀書,也經常推薦書給朋友。
6.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即便是很小的細節也能讓人感受到快樂。
7.他們說話溫和理性,輕易不說過頭話,如果錯了,肯承認自己的錯,但對於自己的思考,沒有充分的反駁證據,他們也很堅持。
8.他們發微博和博客都很堅持,其實一個人一旦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隨時記錄是一種自然的事情。
如何與這樣的人互動呢?
首先,要避免一個認識誤區:要學會獨立思考不一定要認識這樣的牛人,我隻是說認識這樣的人多了,你成為這樣的人概率大一些。
第二,未必要和這樣的人交朋友,他們也許很忙。你可以多關注他們,在微博上聽到各種不同的思考和聲音時,你有可能變得更加理性和溫和,慢慢學會思考。
第三,多分析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他們每天都保持怎樣的工作節奏?他們如何克服自身惰性的?他們都愛看什麼書?他們都愛討論什麼話題?他們是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他們愛轉發粉絲怎樣的微博?
隻要學會觀察,就是在學習他們。
實操訓練
通過微博和一個行業名人互動
下麵的方法不是要你馬上去@名人,求關注、求互粉、求指導,正確的方法是:
1.找到行業幾個領先人物,搜索他們的關注,一般同類關注同類,人以群分。
2.有目的性關注同類人群,加入你的微博特定分組。
3.定期定時瀏覽(不要泡微博!),對有興趣的話題做高質量的評論加轉發,逐步引起名人興趣。
4.在他們的活躍互動粉絲裏麵找到有共鳴的人,他們也許早就和大牛互動和認識,如果你的表現值得信賴,也許他們會給你帶來推薦的機會。
5.做一件有質量的工作吸引微博名人的關注和轉發。
6.爭取恰當時機獲得各種和名人、牛人合作的機會,建立進一步的線下麵對麵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