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你喜歡搖滾樂的話,不妨了解下“迷笛音樂節”(MidiFestival),這是由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創辦的國內第一個原創音樂節,已經有十多年曆史。迷笛又被稱為中國的“伍德斯托克”,非常歡迎大學生樂迷和誌願者加入。
@小巴_1990的故事
@小巴_1990是河南省南陽師範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範類)的大三學生,學校似乎不太有名,據說這個專業畢業後最對口的崗位是初、高中的政治老師。
小巴剛踏進大學時心裏很失落,眼前的學校與自己想象中的大學差遠了,專業也不好。但他堅持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寫一篇總結文字,然後發在QQ空間和微博。沒想到這個習慣卻給他帶來一個新的圈子。
小巴第一次在微博上發長文是因為幫一個同學修改迎新晚會PPT。作品在一天內做好並得到對方認可,於是他想:“我能不能以心得總結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製作思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於是他寫了一篇文章《搞定五大問題幫你一天做好一個PPT》發到新浪微博,發微博時順便@了PPT圈的幾位高手,沒想到竟然得到@秋葉語錄老師的鼓勵:“非常好的製作總結,做PPT不在多,在於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得快。”
這次經曆激發了他寫長微博的興趣。
2012年元旦,小巴到賣場做臨促——賣筆記本電腦。做臨促通常被認為是打醬油的,小巴並不是這樣想,他非常用心,和其他三位店員創下了一天賣掉36台筆記本電腦的最高銷售紀錄。回到學校,他馬上從賣場、廠家、常促、臨促這四個角度談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沒想到竟然獲得微博大V@數據化管理的轉發評論鼓勵,隨後電信全國市場部經理粉了他的微博,鼓勵他嚐試手機的銷售。
這些經曆與小巴的專業似乎都不相關,他的同學也很不解,覺得他是做無用功,對找工作有什麼幫助呢?
寒假時,秋葉老師建議小巴:你其實適合做管理,為什麼不發揮自己的優勢呢?
在秋葉老師的推薦下,小巴開始看“管理聖經”《哈佛商業評論》雜誌中的100篇經典文章,並嚐試通過自己的理解將大篇的文字轉化成讀書筆記、思維導圖、PPT等形式分享到網上。沒想到第一篇文章轉發量竟然破千條,更讓人驚喜的是,@哈佛商業評論官方微博竟然轉發了小巴的作品,並私信聯係他:“請告知您的相關信息,我們將為您寄送最新一期的雜誌。”
再後來,《哈佛商業評論》的前主編邀請小巴到他的創業公司做暑假實習生。要知道,這公司招聘的實習生都是北京大學、複旦大學等名校的本科生、碩士生。
一個不知名的二本學校的普通學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襲,這個故事對你有啟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