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一、《北京科技年鑒》是一部反映北京科技事業發展變化的綜合性資料工具書和史料文獻。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參與下,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持編纂。
二、本年鑒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遵循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科學地反映客觀情況。
三、本年鑒采用文章和條目兩種體裁,以條目體為主,用規範的語體、記述體,直陳其事,文字力求言簡意賅。
四、本年鑒從1987年開始,逐年編纂。至2003年出版時都是標注當年年度,自2004年起循通行做法改為標注出版時間,即:當年出版的年鑒,記述在上一年度裏,北京市科技係統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新的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可資參考的依據,為社會各界了解、研究北京科技事業提供最新的信息,為開展科技交流、對外宣傳提供基礎資料。
五、本年鑒在記述北京市屬科技係統各單位的情況為主的前提下,對境域內國家部門所屬單位情況也適當記述,使主體突出而又概括全貌。
六、本年鑒所載為本市科技事業的基本情況,采用分類編纂法。根據年鑒的文字內容,設有特載、大事記、科技管理與服務、研究與開發、科技奧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中關村科技園區、知識產權、質量技術監督、高校科技、合作與交流、科學技術普及、區縣科技、重大科技成果、政策法規選、統計資料、附錄、索引等18個基本欄目。
七、本年鑒收有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主要負責人的名錄,所列均以2005年內任職為限。
八、選入本年鑒的文章和條目,均通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確定的專人負責撰寫或提供,並經主要負責人審核。統計資料由北京市科技統計部門提供。
九、為便於讀者查閱,卷首設有“目錄”,卷末設有“索引”。“索引”采用主題索引法(也稱內容索引法)編纂。主題詞以《北京科技年鑒(2006)》版正文中出現的專業名詞、名詞詞組、機構名稱、表格名稱等為主。
十、本年鑒反映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北京科技事業發展變化情況(部分內容依據實際情況時限略有前後延伸),凡2005年事情,均直書月、日,不再寫年份。
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大力促進自主創新
在“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暨2005年科技工作會”上的講話
北京市副市長範伯元
(2005年5月26日)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暨2005年科技工作會”,布置2005年全市科技工作,同時對榮獲200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為首都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這是首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
人是生產力發展中的關鍵因素,當今國際間和地區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競爭。我們組織科學技術獎勵工作,就是要體現出對科技人才的重視和對社會風尚的引導。希望大家認真向獲獎者學習,繼續發揚團結協作、頑強拚搏、奮力攀登、開拓創新的精神;各區縣、各部門要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大力培養和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做到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把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全市科技工作會是一個重要的交流平台,可以使我們很好地總結經驗,振奮精神,明確方向,鼓足幹勁。剛才,馬林同誌全麵總結了2004年科技工作,並就今年工作做出了部署。2005年是實現“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的重要一年,在全年的工作部署中圍繞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中心工作,提煉了目標,確立了深化改革、實施8個主題計劃等重點任務。下麵,結合新的發展形勢我講幾點意見。
第一,增強憂患意識和領先意識,狠抓自主創新,提高首都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許多工業產品的產量已躍居世界前列,進出口的比重逐年加大,中國已全麵融入了世界經濟。在這一可喜的變化當中,還存在著很大的隱憂:由於重技術引進,而不注意進行消化、吸收,我國裝備製造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沒有得到根本提高,而且許多行業的技術開發、創新能力還沒有明顯提高,大多數產品的核心技術都一直受製於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