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補記(3)(1 / 3)

1920年(64歲)次女蘇菲去世 發表《超越快樂原則》,開始研究本能問題,提出“死的本能”的概念。 第六屆國際精神分析大會在海牙召開。 在維也納、柏林、布達佩斯、倫敦成立四個秘密核心小組,由忠實的精神分析學家組成。

1921年(65歲)發表《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開始係統研究“自我”,並涉及社會心理學問題。

1922年(66歲)發表《夢和心靈感應》、《忌妒、偏執狂和同性戀的某些神經症機製》。 第七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柏林召開。小女兒安娜成為會員。

1923年(67歲)4月下顎發現腫瘤,首次手術至去世共手術33次。 著有《自我與本我》,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提出一種新的人格結構理論模式。 與羅曼·羅蘭開始通信。

1924年(68歲)維也納開始出版《弗洛伊德全集》,發表《精神分析概述》、《神經症與精神病的現實性喪失》。 第八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薩爾茨堡召開,阿伯拉罕任主席。 羅曼·羅蘭和茨威格來訪。

1925年(69歲)發表《自傳研究》 研究婦女性欲問題。第九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洪堡召開。安娜代表弗洛伊德宣讀論文。 布洛伊爾與阿伯拉罕去世,弗氏撰寫悼文。

1926年(70歲)70壽辰時,奧地利官方首次通過廣播介紹弗洛伊德的生平,並收到羅曼·羅蘭、愛因斯坦、布蘭戴斯等人的賀電。 發表《非專業者的分析問題》。 艾丁根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艾丁根任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 弗氏聲明從精神分析運動引退。 蘭克《出生創傷》受指責,立即退出核心小組。

1927年(61歲)發表《一個幻覺的未來》、《拜物教》等研究宗教的論文。 第十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因斯布魯克召開。

1928年(72歲)發表《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弑父者》,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卡拉馬佐夫兄弟》,論“俄狄浦斯情結”在文學上的應用。

1929年(73歲)第十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牛津召開。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發表《弗洛伊德與未來》的講演,認為弗洛伊德是現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偉人之一。 弗倫茨脫離組織。

1930年(74歲)母親去世,享年95歲。 出版《文明及其缺憾》,深入研究宗教產生的根源。 獲歌德文學獎,因健康等原因,女兒安娜前往法蘭克福參加授獎儀式。

1931年(75歲)發表《力比多類型》、《女性性欲》,研究女性性欲和性動力者類型。

1932年(76歲)發表《精神分析新論》、《為什麼有戰爭?》。 第十二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維斯巴登召開,瓊斯任主席。 訪問托馬斯·曼。

1933年(77歲)希特勒上台,有關精神分析的書刊被禁。 費倫茨去世。

1934年(78歲)第十三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琉森召開,從此開始,弗洛伊德因病情嚴重,無法親自參加。

1934—1938年(78—82歲)撰寫與發表《摩西與一神教》,批判宗教。

1935年(79歲)當選英國皇家學會名譽會員。

1936年(80歲)5月6日,80壽辰,托馬斯·曼、羅曼·羅蘭、威爾斯、茨威格等名作家191人,集體署名贈送生日禮物,由托馬斯·曼麵交。 9月30日舉行金婚典禮。發表《自 傳的1935 年補記》。 第十四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馬立安巴特召開。 德國法西斯凍結國際精神分析出版公司的全部財產。

1937年(81歲)發表《有終結的分析和無終結的分析》,並寫成《埃及人摩西》,考證摩西乃埃及人。

1938年(82歲)全家遭納粹迫害,女兒被捕,四個妹妹被殺。6月,在瓊斯等人幫助下,弗洛伊德克服重重困難亡命倫敦。 第十五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在巴黎召開,弗洛伊德最後一次參加該會。 納粹沒收國際精神分析出版公司財產。 在倫敦接待馬林諾夫斯基、茨威格、威爾斯、薩爾瓦多·達利等人來訪。薩爾瓦多·達利還為弗氏繪素描頭像。

1939年(83歲)2月,癌症嚴重,宣告不能手術。 9月21日,祈望安樂死。22日注射嗎啡昏睡,23日午夜在倫敦去世。瓊斯與茨威格分別在倫敦與德國發表追悼演說。 出版《摩西與一神教》。 正在執筆中的《精神分析綱要》未能完成(1940年出版)。翌年,英文版《弗洛伊德全集》(18卷)在倫敦開始出版發行,直至1952年出齊。自1956年至1974年,由詹姆斯·斯特雷奇等人主編的《標準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24卷)陸續出版。

車文博編

附錄三英漢人名對照表

A

Abel,C.阿貝爾·C

Abel,R.阿貝爾·R

Abraham,K.阿伯拉罕

Adler,A.阿德勒

Akhenaten埃克赫那頓

Alexander,the Great亞曆山大大帝

Andreas,Lou阿德裏安·盧

Aristandros阿裏斯坦德羅斯

Aristoteles亞裏士多德

Arrian阿利安

Artemidorus阿爾特米多魯斯

Aten阿頓

Auerbaeh奧爾巴赫

Augustine,S.奧古斯丁

B

Back,George巴克·喬治

Bacon,F.培根

Baginsky,A.巴金斯基

Baines,M.貝恩斯

Bali,D.巴亢

Bamberger班伯格

Barbara Low巴巴拉·洛

Bartels巴特斯

Bechterew,V.M.別赫切烈夫

Beethoven,L.van貝多芬

Benedikt,M.本尼迪克特

Bennett,A.本涅特

Berger,J.N.伯格

Bernays,M.伯奈斯

Bernfeld,S.伯恩費爾德

Bernheim,H.伯恩海姆

Binet,A.比納

Binswanger,L.賓斯萬格

Binz,G.賓茨

Bismarck,0.E.L.比斯馬克

Bleuler,E.布洛伊勒

Bloch,I.布洛赫

Boas,F.博斯

Bcklin,A.伯克林

Bolsehe,W.波爾希

Brandes,G.布蘭戴斯

Brentano,F.布倫塔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