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險些命喪蛇口(2 / 2)

莫莉一次又一次地跳躍著,攻擊也更為勇猛、更為激烈,直到那條可惡的毒蛇鬆開了小家夥的耳朵,轉而試圖去咬莫莉。很遺憾它咬住的隻不過是滿嘴的兔毛。就在毒蛇的鱗片鎧甲被撕開一道道流血的長口子後,莫莉那猛烈的進攻更有效果了。

現在那條毒蛇的情況很不妙,它顧不上吃被自己纏住的那隻小棉尾兔了。於是豁耳朵便趁機逃了出來,跑進草叢中。雖然受到了極大的驚嚇,但除了左耳朵被可怕的毒蛇撕破了一大塊皮之外,它並沒有受到什麼其他傷害。

莫莉見自己的搏鬥取得了想要的戰果——豁耳朵得救了。於是,它扔下毒蛇,跑進遠處的森林中。豁耳朵也追隨著媽媽那雪白的、像燈塔一樣閃光的尾巴,奔向田野裏一處最安全的角落。

小百科

外形特征

棉尾兔的毛呈淡色、棕褐色或灰色,身體的下腹部發白,尾巴環繞起來像一個棉花球。它們一般把窩安在被放棄的獾或土撥鼠的洞穴裏,也喜歡棲息在幹燥草原、灌木叢下和杜鬆子森林等地帶。棉尾兔每年可產二次,每次產1到6隻幼崽,一般在妊娠期40天後出生,18天後斷奶。雌兔負擔養育幼兔八個月。幼兔出生時身體裸露、閉眼、無聽覺,過7天後才長毛,睜開眼的同時有了聽覺。眼睛睜開後,不多會兒就能走路;唇活動靈活,分成兩瓣是為躲避天敵;長長的耳朵,聽覺特別靈敏,還能用以調節體溫,散發熱量;長長的後腿有助它們迅速奔跑。

小貼士

毒蛇有巨大的毒性,對棉尾兔會造成很大的威脅,特別是幼小的棉尾兔,所以棉尾兔要時刻提防毒蛇。現如今喜歡出外旅行的人越來越多,有很多小朋友也喜歡和爸媽一起野外徒步,但對野外危險,特別是動植物造成的危險往往估計不足,這些危險中,毒蛇最具代表性。那麼在野外旅行中應該掌握哪些預防毒蛇的知識呢?

如何避免毒蛇侵擾……

1.下過雨的清晨和傍晚,盡量避免在有毒蛇活動的環境中行走,尤其是毒蛇遊動最頻繁的時間段,也就是洪水過後的幾天內,不宜進入高山樹林。

2.遠足時務必穿上長褲和運動鞋,避開人跡罕至的草叢、密林等,可以帶上長棍或竹竿,邊走邊拍打路邊的草叢,防止蛇的攻擊。

3.露營休息時,或收拾地席、帳篷時,要小心察看周邊環境,防止附近有毒蛇。

4.采摘野生花果前要小心仔細,使用竹竿等敲打,察看是否有一些蛇類棲息在與其身體顏色相近的樹幹上(比如竹葉青),因為稍一疏忽,就會被它們咬傷。

5.見到毒蛇後不要慌張,要保持鎮定冷靜,也不要突然移動或奔跑,應緩慢繞行或退後,沒有十足把握千萬不要發起攻擊,一旦被蛇追逐,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要跑出“之”字型路線。另外務必隨身攜帶治療麵較廣的蛇傷藥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