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不想再活著了,那當然就可以自暴自棄,可以隨心所欲了,那麼就沒有必要再心存希望了,意即可以絕望了;如果人還想再活著,還想更好地活著,那麼他必須得心存希望,絕對不能絕望。
萬事皆有因,生活中有必然,亦有偶然,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偶然性是必然性的結果,看似偶然的一件事,背後卻潛藏著必然性。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最疼愛子女的是父母,這的確是事實,這句話被相信親情的人所深信不疑,而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和誤會怎麼有時候讓我們感覺我們會毀於他們的手上呢?
一個1951年出生的叫王永海的男孩子,他9歲左右的時候,正好經曆了中國1960年的大饑荒和中國經濟困難時期。這個小男孩有一個弟弟和5個妹妹,他是家裏的長子,他的弟弟排行第二,他的五個妹妹分別排行第三至第七。但是他沒有祖父和曾祖父,至於原因,要追溯到舊中國的土匪打家劫舍的事件中去了。據說他的祖父去世之時,還很年輕,留下了一個幾歲的男孩,這個男孩就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由他的祖父的遺孀和他曾祖父的遺孀共同撫養長大的。他的父親到了20歲的時候,迎娶了家南麵一個較遠村子的一位姑娘,這位姑娘長得很漂亮,令人想不到的是她對待丈夫真是百依百順,忠貞不二,其賢惠溫柔非一般人可比。她從來就沒有和丈夫爭吵過,更沒有打過,一切都極其聽從丈夫的,她對待丈夫比對待自己都要好,簡直是愛的死心塌地。那排行第一到第七的七個孩子就是這對夫婦的孩子,但有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最終有6個孩子順利活了下來,這就是王永海和他的五個妹妹。夭折的這個孩子就是王永海的弟弟。王永海的父親因為需要賺錢養家,所以去了外地,在一個煤礦上幹活,他的工作是下井挖煤,這個工作又髒又累又危險,真是十分辛苦。
王永海就由三個女人撫養著和照顧著慢慢地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地感覺到父親的辛苦與不容易,他想也似乎必須為這個家來分擔一些壓力,剛開始的時候他隻能替他的母親幹一些簡單的活,比如買點什麼東西之類的。有一次,他的母親生病了,病得很嚴重,沒有辦法,他隻能自己親自生火燒飯了。那一次他的母親病了很長時間,那一段時間都是由他來做飯和照顧他的母親、祖母和曾祖母。也許就是那一段時間小小年紀的他就學會了做飯,雖然他做的飯並不是很好吃,比起他的母親可是差了不少。他迫於生活的壓力幹了很多他那個年紀不應該幹的活,就是同時代同村莊和他年齡相仿的男孩子也沒有幹過的活。他一個人獨自步行四十裏路去鄰近的鎮上去打一瓶醬油,回來時,天色已晚,走著走著,天就已經黑透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他還必須從一條小河裏趟過去,在趟河的時候,他心裏在害怕著:身後會不會有鬼,水裏會不會有妖。越想越害怕,隻想盡快過去,趕快回家,而他的父親由於擔心孩子已經過來找他了,他的父親找到了他並一起回家了。此事可見王永海確有常人不及之膽,有一股闖勁,比一般人能吃苦耐勞,比一般人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