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前賽 第一章(1 / 2)

在2012年的夏天,在一個很平常的雷雨時刻,麥迪依舊在訓練場上麵奔馳,麥迪已經不在年輕了,不在是那個被上帝寵愛的孩子,留給麥迪的也隻是一些以前的投籃技巧,沒有了聯盟的最快一步,也少了那灌籃後的怒吼,隻能說麥迪長大了,在這個天才雲集的聯盟裏,麥迪已經老了,老的隻能在一些不重要的比賽中出場那麼幾分鍾,隻能貢獻那少少的幾個籃板,幾個助攻,幾個投籃。沒有了往昔得分王的色彩,沒有了35秒十三分的神奇,麥迪老了,傷病拖垮了這個被上帝寵愛的孩子,命運拿走了他太多的親情。

在麥迪離開訓練館的時候,雨依舊還在下著,拿著訓練服,走向那輛銀灰色的蘭博基尼,一邊駕著車,一邊聽著磁帶上的Trip-Hop。突然,在前麵的路口出現了一輛超重型的大貨車。在亞特蘭大市區是不允許這樣的貨車出現的。(純屬杜撰,千萬別在意,反正我們那市區是不給出現的)額,最老套的情節發生了,在麥迪刹車的時候,已經玩了,麥迪的車,撞上了那輛不知從哪個地方冒出來的貨車,然後就是一片混亂當中,當警察和醫生把麥迪從車中救出來的時候,麥迪已經沒有了呼吸。

所有了解NBA的人在淩晨的時候,都從夢中被同學喊了起來。“麥迪死了”,這個是來源於中國某所大學抖個宿舍中半夜的哀嚎,是的,麥迪承載了80後這一代的希望,這一代中國人能夠拿到NBA總冠軍的希望。(巴特爾,孫悅除外,這幾個總冠軍要麼就是陪練陪出來的,要麼就是看飲水機發的)。

目光轉回到麥迪轉會休斯頓火箭的第二天,在醫院裏,好多人圍著一張病床,亞曆山大在那糾結的團團轉,這剛轉會來的,體檢還好好的,怎麼在訓練場裏麵訓練了一會就暈倒了呢,萬一要是不能打球了,那我豈不是要賠死,大姚是內線的支柱,但是沒有麥迪或者弗朗西斯,火箭基本上就沒有了外線的得分支柱。在火箭拿總冠軍的時候,內線是有“大夢”奧拉朱旺,外線是“滑翔機”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那可是NBA名人堂的球員。怎麼說火箭的配置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看看麥迪轉會火箭的時候,火箭的配置,不好說啊,2004年火箭的人員配置,後衛是拉夫-阿爾斯通,一個街球皇帝,那時候阿爾斯通還是挺不錯的,傳球老練,隻是神經刀,手感好的時候,怎麼投都有,手感不好的時候,可能全場就貢獻幾個罰籃。中鋒是姚明,穆大叔。這個配置還是挺不錯的,隻不過穆大叔老了,沒有了以前那種非洲大山的壓力了,沒有那種很好的得分能力,隻能在防守上做做文章。在內線得分方麵,也隻能靠著姚明獨自支撐。大家都知道,在有姚明時候的火箭,火箭的大前鋒,一直是火箭的短板,基本上沒有什麼上得了台麵的大前鋒,海耶斯防守很好,但是他的身高限製了他的發展,斯科拉的腳步不錯,得分能力也很強,但是在歐洲的訓練習慣讓他少了那種硬碰硬的勇氣。也可以這樣理解,現在的NBA就是一群飛人在玩,中鋒也隻是成了一個拉出來擋拆,做作掩護,抓抓籃板的內線苦力,而不是以前那種得中鋒者得天下的時候,想想以前,萊利曾經說過:“給我一個全聯盟最好的中鋒,給我一個會運球的控衛,我就能統治聯盟”。他做到了,隻不過,韋德不是那種會運球的後衛,而是全聯盟攻擊力最好的後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