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夢可以被解釋為夢者過去所經曆的情景,那麼追問下述問題就尤為重要了:是否醫生的影響也能在這樣的夢的內容中起作用?在所謂“驗證”夢中,這個問題是最緊要的,因為這樣一來夢似乎成了分析之後產生的東西了。對一些患者來說,這是他們獲得的唯一的一種夢。隻有當患者從他們的症狀聯想和其他信號中建構起來被遺忘的記憶,並把這些建構提供給他們時,患者才會再現那些被遺忘的童年經驗。隨後便會產生這種驗證夢,人們正是對這種夢產生了一個懷疑,即它們是否完全沒有證據價值,因為這種夢是因醫生的話才被想象到的,而不是來源於夢者的潛意識。在分析中難逃這種模棱兩可的境地,因為對這些患者,除非分析者做出解釋、建構和提示,否則永遠不能知道他們心中被壓抑的是什麼。
如果在對這類“緊隨其後”的驗證夢進行分析後,患者隨即感到記起了迄今為止被遺忘的東西,情況就出現了可喜的轉機。但即使這樣,懷疑者也還可能爭辯說,這種記憶是幻想,而且,這種感覺是很少出現的。這種被壓抑的材料隻一點一點地被通過;而任何不完善都會阻止或延緩確信感覺的形成。不僅如此,我們所麵對的可能不是對真實且被遺忘的事件的記憶,而是一種潛意識幻想。這種幻想很難有什麼記憶,盡管偶爾它有可能產生某種主觀的確信感。
那麼,驗證夢真是暗示的結果嗎?它們真是“回報性”夢嗎?隻做驗證夢的患者,正是那些在其抵抗中懷疑起著主要作用的患者。人們不想憑著自己的權威或通過爭論來削弱這種懷疑。直到進一步的分析過程看到它的結果,這種疑問會一直存在。分析者在一些特殊的階段也可能會產生同樣的懷疑。最終使他們確信的也恰恰是這種問題的複雜性,這有點像拚圖遊戲的解決。糊在一塊薄板上的彩色圖片剛好能放進一個木框中,它被分成大量極不規則的奇形怪狀。如果一個人能成功地把這些令人迷惑、上麵貼著難以辨認的圖畫的碎片排列起來,這時這幅畫就獲得了一種意義,它的設計中不再有任何缺口。所有這些碎片恰好嵌滿框框。——如果這些情況都得以滿足,那時一個人就知道他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這是唯一的答案。
在分析工作尚未徹底完成時,這種類比對於患者當然沒有意義。在這一點上使我回想起曾與病人進行的一場討論,他那不尋常的含糊狀態在他強烈的偏執性懷疑中得到表達。關於我對他的夢的解釋,他並無異議,並對我提出的假說與他夢的解釋是如此一致而震驚。但是他問,這些驗證的夢是否可以同我說的不一致?我指出,他的夢為我提供了一定數量我不曾懷疑的細節,但除此之外,他在分析中的行為表現並不是以依賴為特征的。接著,他轉向另一個理論,問他把需要治療的自戀(narcissistic)願望是否沒有減少他的這種夢,因為,如果他接受我的建構,我就能給他一個可以治愈的希望。我隻能說,關於夢的形成,我還未見過這種機製,但是通過另一道路獲得了確定。他回憶起一些分析之前做的夢,那時他對分析確實還一無所知。對這些夢的分析,是沒有暗示嫌疑的,但卻獲得了與後者相同的解釋。確實,早期的夢沒有那些發生在治療過程中的夢那麼清晰,在這種思想中他的矛盾的強迫症又一次找到出路,但是我對它們之間的類似感到很滿意。一般來說,我們應記住一個事實,即在精神分析產生之前,人們就有做夢的習慣。
八
很可能,發生於精神分析過程的夢與非精神分析條件下做的夢相比,能在更大程度上揭示被壓抑的材料。但是這無從證明,因為這兩種情況是不可比較的,在分析中夢的運用是一些遠離其最初目標的東西。另一方麵,毫無疑問,在分析中被壓抑的東西提示出來,用夢要比其他方法更有效。為了說明這一點,必須有一些潛意識的動機力量,它們在睡眠狀態下比其他時間更有利於達到分析的目的。這裏最重要的問題是患者對分析者的依賴,它來自於他的父母情結;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稱之為移情的積極方麵。事實上,在許多能回憶起被遺忘被壓抑的東西的夢中,很難再找出可以歸為夢的形成的動機力量的其他潛意識欲望。因此,如果有人堅持說在分析中有用的夢大多是回報夢(obliging dreams),而且來自於分析者的暗示,從分析理論的觀點看並無異議。對那種情況而言,我隻想就我在《精神分析導論》(1916~1917,第28講)中所說過的做一點補充。當時我討論了移情和暗示之間的關係,並表明了我們結論的可信性是怎樣受到我們感覺中對暗示操作的認識的影響。
在《超越快樂原則》(1920g)[標準版,第18卷,第18頁以下]中,我討論了關於幼年早期性發展階段的痛苦經驗如何成功地通向某種再現過程中的經濟問題。我不得不把一種以“強迫性重複”形式出現的異常強烈的上升驅力歸於這些經驗——這種力量可以克服依快樂原則而施於其上的壓抑——雖然不用等“治療工作在半路上遇到它才能減輕壓抑”。這裏需要補充的是,正是積極的移情助長了強迫性重複。因此就在治療與強迫性重複問建立了聯盟,這種聯盟首先是反抗快樂原則,但其最終目標是確立現實原則的支配作用。正如在我所提到的這篇文章中所說的,常常是在這種聯盟之下,強迫性重複放棄了它的責任,不滿足於夢的圖畫形成中的壓抑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