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博弈與平衡:神馬、神獸、神奇國(4)(1 / 3)

率先出手的兩家營業部分別是杭州文化路和杭州環城西路的兩家海通證券營業部,漲停到了第四個交易日,兩家遊資買入近70萬元。其後的漲停日陸續出貨,完成了短線炒作。

時間來到第七個交易日,杭州龍井路的東方證券營業部、杭州延安路的中信金通證券營業部共計買入550餘萬元,此後售出獲利近300萬元;名揚江湖的“漲停板敢死隊”國信證券杭州體育場路營業部則在第十個漲停板買入近200萬元,隨後又陸續補倉。

到了後期,遊資的入主更顯瘋狂。炒作的方式則猶如進入菜市場的投機者,邊買邊賣。

2月15日到2月17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銀河證券寧波大慶南路營業部豪擲7000萬元,位列首位;接下去的三個交易日,又賣出9000餘萬元,2月22日一天就賣出7600萬元。簡單算一下,這家營業部通過倒手狂賺約1300萬元左右。

一天之內拋盤7600餘萬元,而獲利超千萬,隻發生在短短一個月之內,ST黑化在二級市場上成為遊資進行騰挪換算的數字軀殼,令人錯愕。

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一家名叫海虹的企業,其股票連續走出30多個漲停,短短幾個月,漲了三倍多。之後戛然而止,中小股民深度套牢,叫苦連天。

想知道背後的故事嗎?聽筆者給你慢慢講。

幾年前,海虹隻是一家普通化纖企業,其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一般,倒數第三。甚至由於經營不善,戴上了ST的帽子,這意味著這隻股票走到了退市邊緣。此時,康健猶如天神降臨,海虹為之一變。

時任中海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康健,正在為自己的企業無法上市而感到蛋疼。恰好一位老同學仙風道骨,從美國飄來,也帶來了先進的風險投資理念和借殼上市大法,康健聞之心動,加之此時互聯網火爆異常,他忽然有了一個點子。

在借殼上市的過程中,康健選中了半死不活的海虹,經過幾番進退,最終收購這家企業。此時,互聯網方興未艾,但精明如康健者,似乎先知先覺。當然,就如同當初謝文提議讓他借殼上市,選擇互聯網作為主業務,背後必定也少不了圈中人點醒。

不久之後,在他主導下,海虹、中海恒和中國電信投資組建中公網。康健出任中公網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則是那位激發他靈感的同學謝文。

英雄相見恨晚,謝文在中國商業圈子裏也是個耐不住寂寞的活躍人士。早期中國互聯網江湖上,此人一呼百應。幾年後,離開中公網的謝文創過業、開過店,也曾在知名財經網站和訊公司做過CEO,據說和馬雲也切磋過。直到最後,他慢慢地退出了喧囂的江湖,公眾漸漸淡忘此人,偶爾出現在媒體上,他自稱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他算得一個開路人,言之鑿鑿,不明真假。

回過頭來看他的作為,最了不起的履曆是,他曾代表中公網出資千萬收購了聯眾公司80%的股權。此事之所以名震江湖,是因為從此以後,互聯網和資本發生了關係,聯眾被收購,也造就國內首個充斥著金錢味道的互聯網商業案例。同是互聯網探路者的幾人,張樹新寂寥、宮玉國失望,相比於他們,聯眾被收購則旗鼓喧天——由此,海虹趕上了好時候,發足狂奔。

之後,盡管海虹在其他業務上依舊流年不利,但提前布下的互聯網大局卻終於張開了翅膀。這以後的故事已經是老套路了,令人驚詫的輝煌偉業奪人眼球,就算是一個虛幻的謊言,也讓人流連忘返。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康健這位神奇的總經理。也許,他不是最出色的管理者,但他絕對稱得上老謀深算的投資者。其長袖善舞,舉重若輕。輾轉騰挪中,將瀕臨退市的海虹,改造成涉足資本、房地產、藥品電子商務、互聯網等十餘個領域的投資主導型企業,海虹在資本市場上隨即也變成了惹人狂追的金元寶。

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