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明上河圖 裏的寶藏(1 / 1)

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被稱作“東方之冠”,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思想,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它的通體為“中國紅”,鬥拱造型,4根大柱子支撐起一個巨大“鬥冠”,鬥冠又是由56根(象征56個民族)橫梁借助鬥拱下小上大的原理疊加而成,整個建築象征了中國人民“隻要團結,沒有什麼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在中國國家館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層展區的北麵,100多米長的整麵牆都將被放大了數百倍的宋代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覆蓋。在近200平方米的幕布上整幅流動畫卷共表現了幾百位不同動態的人物。流動的汴河、走動的商隊、沿河打招呼的行人、撐船的艄公……每個形象都栩栩如生。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世界名畫。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的畫卷裏,共描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以及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張擇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著名畫家。他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於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

2010年9月的一天,世博會中國館人流依然是熙熙攘攘,很多參觀者都駐足在那如行雲流水般的動態《清明上河圖》前流連忘返,那流動的長卷仿佛把人們帶回到了十二世紀宋朝的都城,似乎使參觀者穿越了時空。

在欣賞這美麗畫卷的人群中,有一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年輕人,他瘦長的身材,皮膚白皙,頭發梳向腦後紮成了一條馬尾,一看就像個藝術家。他目光炯炯地凝視著這幅曆史長卷,優美畫麵裏包含的巨大“寶藏”又出現在了他的麵前,“有些人總是追求財富,可財富就擺在他們的麵前,他們卻看不見。”他想。

這個年輕人是誰?他是怎麼知道《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了巨大的寶藏呢?怎麼才能獲取這份財富呢?他得到這份寶藏了嗎?

【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小說閱讀網www.readnovel.com手機用戶請訪問:m.xs.cn】作者有話說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打賞、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