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窮”遊也不是說就要節省花費、處處斤斤計較到甚至丟棄尊嚴。所以,雖然使用了沙發旅行,但會給沙發主帶禮物,也會平攤或全付購物花費,平時在路上買到好吃的就多帶一份給他們,甚至偶爾一起下館子也不會推脫。對於景點和交通也不去逃票。沒錢去一些不重要的景點參觀的話就不去,沒錢坐車就走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節省,但也不錯過自己真正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
都說,“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畢竟難得旅行一趟不容易,在不該錯過的地方就是不能省錢。雖然我有點後悔在佛羅倫薩沒去烏菲茲美術館,在維也納沒去聽一場音樂會,在布魯塞爾錯過了漫畫和樂器博物館,但深知自己似乎對“吃”抱有更多的熱情,所以,在荷蘭嚐了薯條,在比利時享受了海虹、啤酒、華夫餅,在意大利拿Gelato當飯吃,在瑞士也嚐過奶酪(雖然是朋友給的),在奧地利不會放過咖啡館和甜點,在德國飽餐了香腸和豬肘。雖然有人看到意大利和奧地利部分就不淡定了,忍不住說“你你你怎麼吃那麼多冰激淩,去那麼多咖啡館了啦!”,不過,我每日的花費都控製在計劃的範圍內,享受這些就必定要砍掉那些,平時也沒有三餐必定吃飽,晚上必定下館子的定律,也錯過了很多當地華麗的套餐和美食。
所以,我喜歡的“窮遊”的概念,不是說花多麼少的錢,而是到了一個地方,就去極盡全力、窮盡自己所能地去看、去體驗、去感受那個包含了無窮無盡豐富內容的地方!如果一路上隻是去了一些免門票,但卻並不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景點,與泡麵、餅幹和廉價卻危險的旅館相伴,又時而要擔心會因逃票被抓、被罰款的話,很難讓旅行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倒有點得不償失。
這次出行時,我按照別人的建議,在拋除機票、預先買好的歐鐵通票等花費後,按照每天起碼30~50歐的消費來計劃預算(它包括了廉價的青旅住宿、節省式的吃喝以及景點門票),發現還挺管用。
PS. 我也知道自己這次冰激淩和甜點吃多了,在網上貼照片時引來不少“羨慕嫉妒”也有不少“恨”。放心,現在不會那麼嗜甜,飲食習慣也早已經回歸正常啦。(笑)
行李清單
之前看別人的行李清單總是很焦慮,覺得什麼都要帶,但想輕裝上路的我最後還是把所有東西塞進了一個30L容量的背包裏就出發了,回來後發現裏麵仍然有很多東西幾乎沒派上用場。以下是我的行李,僅供參考:
30L背包。
小挎包(或腰包):主要裝護照、錢包這種需隨身保護的重要物品。
折疊環保袋:背包放住處,這個背出門。裝地圖、資料、水壺等各種旅行用品。
護照。旅行保險。歐鐵通票兩張。護照、保險等資料複印頁。
目的地資料和自己做的筆記(打印和記錄在幾頁A4紙上)。
以上東西放在塑封袋中,以防不慎浸水毀壞重要材料(這真的救過我一命啊)。
現金(分開裝在不同地方)。銀行卡(可以在異地ATM機上提款)。
記事本(記錄花費和一些小心情)。密碼鎖兩個(扣在背包拉鏈上)。
相機。筆記本電腦。手機。各種充電器。備用電池(塑封袋封好)。轉換插頭。
打底衫、長袖T恤、襯衣、外套各一件,可穿很久不洗的牛仔褲一條。
內衣×2 內褲×3 襪子×3 帶的不多意味著要勤快換洗。
保鮮袋若幹(分別裝髒衣物和幹淨的內衣褲)。
去汙力強的肥皂一小塊。吸水性好的擦發毛巾,普通毛巾。
旅行裝的洗漱、護膚、清潔用品。簡單小巧的塑料拖鞋(也就用了1、2次)。
舒適的運動鞋一雙。雨傘。遮陽帽。墨鏡。
創可貼。報警器。巴掌大的按摩儀(本想緩解肩頸酸痛,但一直沒時間用上)。
茶包約30個(歐洲人多從自來水管和超市冷櫃裏取水喝,對不喜歡喝涼水又想省錢的人來說,每天用熱水泡一大壺茶水背在身上還是有必要的)。
紫蘇葉一些(發覺自己有些感冒的病發初期,狠命喝一喝會防止或減緩不少)。
給沙發主的禮物若幹(一路上邊走邊分就節省了行李空間)。
當然,行李是怎麼精致都可以的。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帶上睡袋,U型枕,多一些替換的衣服(我就因為衣服太少所以沒啥扮靚機會),女生們在意的化妝品和護膚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