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鄧鐵濤養生二十一法 (3)(1 / 3)

功效:銀耳雪梨紅棗粥可滋陰潤肺、美膚養顏,適宜常服,尤其氣候幹燥的秋季適合服用。

紅棗蓮子百合粥

材料:紅棗5枚,蓮子(去心)20克,百合30克,糯米5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將紅棗、蓮子、百合、糯米洗淨放入鍋中,加水上火煮,先武火後文火,待粥快成時放入適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紅棗蓮子百合粥可清心潤肺、健脾補氣,適宜幹燥的秋季常服。

生地天冬粥

材料:生地30克,天門冬30克,粳米10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將生地、天冬洗淨切細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取汁加入粳米再煮,待粥快成時加入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生地、天冬都是很好的滋陰潤燥之品,做出藥膳具有很好的潤肺、滋陰、止渴功效,適宜幹燥的秋季服用。

杏仁川貝粥

材料:杏仁15克,川貝粒20克,糯米6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糯米洗淨加水煮沸,加入幹淨的杏仁、川貝粒,改小火同煮至粥稠,放入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杏仁川貝粥具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適宜因氣候幹燥而引起的咽喉幹燥腫痛、咳嗽痰少難咯出、口渴者服用。

秋季易患疾病的預防

秋季氣候幹燥,人體水分很容易流失,加上夏季出汗太多,體內水分相對不足,到了秋天很容易引起“秋燥”的症狀。人們經常會感覺嘴唇幹燥脫皮,全身皮膚變得緊繃繃的,有時還會有瘙癢、咽喉部位幹燥疼痛、大便幹結等,這些都是“秋燥”的表現。空氣幹燥,人體呼吸道黏膜對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力也隨之下降,加上晝夜溫差增大,如果不注意防護,很容易發生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

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多是由於衣物添減不當以及人體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秋季時氣候轉涼,晝夜溫差大,我們需要及時添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赤身露體,也不宜穿得太厚。另外,可以適當增加體育鍛煉和耐寒鍛煉,以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秋季情誌調攝

秋季肅殺之氣當令,萬物由榮轉衰,人很容易受到自然界這種變化的影響,產生悲愁傷感的情緒。因此,秋季情誌的調攝主要是保養神誌、收斂神氣,減少秋殺之氣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可以多參加些戶外活動,比如爬山就是秋季很好的戶外運動項目。我國古人有“重陽登高”的習俗,這對於秋季情誌調攝是很有幫助的。秋高氣爽的季節,選擇一個好天氣,與親朋好友一道去登山暢遊,飽覽美景,可使人有心曠神怡、輕鬆愉悅之感,有利於消除憂鬱、悲傷的情緒。

冬季養生

《內經》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冬季時,自然界陰氣盛極,陽氣閉藏,萬物蟄伏,草木凋零,冰封大地,自然界的萬物都處在冬眠狀態,生機閉藏,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的複蘇作準備。人體的新陳代謝在冬季也處於一年中最緩慢的水平,氣血趨向於裏,毛孔閉合,排汗減少,精氣閉藏。

冰天地凍,萬物潛藏,冬季的突出特點自然在於“藏”字,而養生的重點自然在於“養藏”。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和人體的生理變化特點,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於我們冬季的養生保健。

冬季起居注意

關於冬季的特點,《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概括其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冬季氣候寒冷,陰氣盛極,人體精氣閉藏,陽氣內斂,因此冬季的起居以早臥晚起為宜。

冬季時入夜後至太陽出來的這一段時間是一天之中最寒冷的時候,人體於此時睡眠休息,可以避開嚴寒,有利於精氣的斂藏和能量的儲備。

另外,冬季養生還有一些起居注意,如居室內注意保持溫暖舒適、溫度恒定,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出門及時增加衣物,居處每天保持一定時間的通風換氣,保證居室內空氣的新鮮等。

總之,冬季的起居保健應順應自然界的節令變化特點,蟄居防寒,斂藏精氣。

冬季著裝——“防寒保暖”

冬季氣候寒冷,衣物的選擇應著重防寒保暖,宜選擇保暖性好的衣物,內衣以棉質為好,既暖和又透氣;冬季衣物一般較厚重而多數影響活動,因而可以選擇稍微疏鬆寬大些的外衣,減少對肢體的束縛,以幫助氣血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