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窖、酒窖或其他類似地方潮濕的牆壁上,我們通常可以看見類似極細絨毛的白色物質,人們可能會誤以為它們是柔軟的羊毛。我們已經說過這種奇怪的物質,朱爾斯曾告訴我們,用羽毛將它從潮濕的牆壁上刮下來後,然後撒到燃燒的煤塊上,會立即產生耀眼的火焰。它的俗名叫做硝石,顧名思義,是指有一種石頭生成的鹽,因為它是在建築物中的石頭或洞穴岩石的表麵和地窖中產生的。它的化學名叫做硝酸鉀,說明是由硝酸和鉀鹽構成的,硝酸鉀是氧的倉庫,很容易從中獲取氧。因此,把它撒到燃著的煤塊上,會釋放出氧,使煤塊立即噴出火焰,猛烈燃燒起來。

“隻要方法得當,人們可以將各種元素組合起來,製成硫酸、亞硫酸、碳酸、磷酸以及很多其他的酸。通過燃燒硫磺、碳和磷,我們可以得到亞硫酸、碳酸和磷酸這三種酸。而硫酸的製備則較為困難,需要非常複雜的工序,而不是簡單的燃燒。即便如此,人們仍然製造出了大量的硫酸。硝酸則完全不同:迄今為止,化學家們還沒找到將氧和氮直接化合成硝酸的方法。這是因為,氮生性難以與其他元素化合。它是一種惰性氣體,一種不活潑元素,不參與任何形式的化合。壁爐和爐架中每天發生的事情就證明了這一點。隨著燃料的燃燒,爐子的溫度會變得很高,空氣這種氧和氮的混合物,在爐子裏麵不斷地流動。盡管溫度很高,氮並沒有與氧化合,進入爐子時是氮,出來時仍然是氮。總之,它不能進行普通意義上的燃燒。

“雖然化學方法和爐子的熱量都無法使它們化合,但大自然卻可以在不使用火的情況下,通過我們難以覺察的微妙過程,緩慢無聲地完成這兩者的化合。氮和氧的化合是在潮濕的石頭的多孔物質中發生的。化合產生的硝酸,遇到石壁中少量的鉀鹽後,與它化合成了硝石。我們正好可以用石壁上的這種硝石來製作硝酸。製作方法非常簡單:隻需用一種更強酸將硝酸趕出來即可。這一殘酷的法則同樣適用於二氧化碳。更強大的入侵者說:‘離開這裏,給我騰出位置。’對於大多數這類化學變化,硫酸是不可或缺的輔助試劑,它可以置換出硝酸。我們把硫酸注入硝石並對它們進行加熱,接著便有硝酸氣體釋放出來,用一個冷接收器收集起來,最後冷凝成硝酸液體。

“我們呼吸的氣體僅僅隻是氮和氧在物理意義上的混合物,但現在我們已經將這兩種氣體化合成了硝酸。如果你們還沒有明白混合和化合的巨大差異,下麵這個顯著的例子就會告訴你這這一差異:我們呼吸的空氣與硝石製成的強酸含有兩種同樣的元素。硝酸被稱為強酸,是因為它的性質非常猛烈,通常又稱為王水(鏹水)。如果皮膚上不小心沾了一滴硝酸,會立即腐蝕出一塊黃斑,被腐蝕的皮膚會被燒穿,變成一塊死皮脫落下來。如果把硝酸裝在一個帶軟木塞的瓶子中,它會迅速將軟木塞腐蝕成黃色的木漿。

“硝酸甚至能腐蝕最堅硬的金屬。它是氧的倉庫,具備氧的性質,極容易將氧釋放出來。因此,硝酸可以腐蝕與它接觸的大多數物質。它能使其他物質燃燒,雖然看不到火焰,但跟燃燒產生的效果完全相同:硝酸中的氧與其他物質化合,並伴有溫度的上升。

“讓我們來列舉些硝酸腐蝕金屬的例子。我現在將少量硝酸注入到鐵屑中,混合物中立即會升起一陣濃密的紅色煙霧,還伴有某種聲音和溫度的升高。不一會兒,鐵就被完全燃燒成了鐵鏽。再用來卷過巧克力的錫箔做同樣的實驗,同樣會升起一陣濃密的紅色煙霧,還伴有同樣的聲音和溫度的升高。錫也被燃燒成了錫鏽,也就是氧化錫。然後用銅做同樣的實驗,結果與上麵的實驗類似,唯一不同的是,生成的銅鏽溶解在了硝酸中,最後變成了一種藍色的液體。有些金屬不會被硝酸腐蝕,金就是其中一種,永遠都不會生鏽。這是一張鍍金用的金箔,它非常薄,僅僅一口氣就能將它吹走。我現在把它放到硝酸裏麵,但沒有任何反應。它仍然保持著它的金屬光澤,並會一直保持下去。即使把硝酸加熱到沸點,也不會有任何反應。因此,金匠可以利用這一性質來區分金和銅這兩種外觀相似的金屬。硝酸可以腐蝕銅,但不能腐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