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說自己的話(1 / 1)

北京廠甸的後麵,有一家不錯的照相館,叫做“鑄新”。小巧的門麵,整潔的照相室,和氣的照相師,高級的照相機。我們和媽媽被擺好姿勢坐在照相機前麵。於是照相師站在照相機旁,把那塊紅黑夾層的方形布蒙在他的頭上,手伸在蒙布外麵,舉著帶開關的繩索,鄭重地命令下來:“好了,不要動,頭抬一點兒,低一點兒,看這兒!”哢嚓一聲,我們全進了相片啦!好緊張!

這個時節也許是過年,我們穿著整齊,先照相再逛廠甸兒。

出了照相館,進了廠甸兒,可就自在嘍!

“我要買噗噗蹬兒!”“我要吃愛窩窩!”“我要買大糖葫蘆!”

我要這我要那的,媽不會全答應,噗噗蹬兒是薄玻璃製成的長喇叭,一個吹不好,就會把玻璃碴子吸進嗓子眼兒裏,不紮死才怪!愛窩窩可以買,六個為限。大糖葫蘆上全沾滿了塵土,不許吃。就這樣,一盒愛窩窩,一碗黑豌豆,一盤灌腸,一個小風箏,完成了我們過年照相和逛廠甸兒的新年娛樂。

有時照相是在我初進學堂、媽媽生日等紀念日。

媽媽喜歡整潔、愛美,每有節日,或什麼紀念日,她都會給我們做新衣服(爸爸管買料子,他總是客家人的大男人主義的主張),爸爸買的質料絕對是高級的進口料子。(我穿布洋裝上學,他說那是外國乞丐,不許穿。)我有許多照片上的服裝,至今還記得那顏色、那質料。今日養成愛穿講究的衣料、好看的樣式,是自幼以來父母給養成的,沒話說。

於是喜歡照相從小小年紀就養成了,至今不悔。

那年月,哪裏像現在,電腦、傻瓜……那麼多花樣兒。不過,在公共場合裏,我們仍然可以照到相,像在中山公園、北海公園、萬壽山、三貝子花園等等名勝地方,還是有職業照相師,自備了照相機(仍然是那種小型的紅黑布蒙頭的),等候在公園裏,等待著遊客上前來問。即便是這樣的照相,也照過不少,但那都是隨著大人一起的。

再長大,照相機漸漸發達了,現在是日本相機最多,那時的科技可是以德國為最,有一架方形蔡司相機可了不起啦!帶著女朋友四處炫耀,可美啦!但那可不是我,我不過是個中學生,沒那麼多閑錢買照相機啊!我是到了幾乎交男友結婚的時候,才和丈夫苦哈哈地攢錢買一架“蔡司”的。在本冊“奶奶的傻瓜相機”裏,可沒有老式相機所拍的照片了,瞧,時代進步得多快!

我愛上了照相,初中以後,就不再進“鑄新”照相館,它幾時從我的記憶中失去,我也不記得了。

許多親友都知道,我的照片本有一百多本,這百多本卻幾乎沒有舊的相片,有也是極少的,因為我們從北平到台灣來,行李簡單,除了必需用品幾乎什麼都沒帶來。但自從在台灣起,我就非常注意我的照相生活了。

想起失落在北平的照相本,我不知有多後悔,恨自己的愚笨,把那些照片從照片本上取下來,不就是薄薄的一袋而已嗎?所以我的黃金時代——從五歲成長到三十一歲的成長時代照片就都不見了,兩岸開放後,我和北平家人聯絡,還指望著找到那黃金時代的記錄呢!

說實話,我那黃金時代的照片,就算是薄薄的一疊,也比現在的一百多本有價值——人生的價值——不知高多少啊!

啊!我的人生,和我的家人的成長記錄,就這麼消失了。

現在科技進步,相機的種類日新月異,人手一架算得了什麼?少年朋友,你們生長在一個幸福的時代,但願你們好好把握住這人生的一切,把它們向美好的方向記錄下來!

林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