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深巷琵琶
閱讀指導
這首詩刊載於1925年5月20日《晨報副刊詩鐫》,後收入1928年出版的《翡冷翠的一夜》詩集中。半夜深巷的琵琶,在這荒涼沉寂的時空之間驟然響起,淒苦而哀婉。全詩整齊且富有變化,短句詩行押韻,並多次換韻,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悅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悲切而不沉寂,與詩既淒迷又冷豔的抒情風格相一致,達到了心曲與琴曲的統一,也使詩歌具有了形式上的美感。
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深夜裏的琵琶!
是誰的悲思,
是誰的手指,
像一陣淒風,像一陣慘雨,像一陣落花,
在這夜深深時,
在這睡昏昏時,
挑動著緊促的弦索,亂彈著宮商角徵,
和著這深夜,荒街,
柳梢頭有殘月掛,
啊,半輪的殘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頭戴一頂開花帽,
身上帶著鐵鏈條,
在光陰的道上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
完了,他說,吹糊你的燈,
她在墳墓的那一邊等,
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
美文解讀
“半夜深巷琵琶”是對特定時間特殊空間內聲音的描繪。這深夜中驟然響起的琵琶聲,不禁使人對此引發諸多的猜想。在夜半時分半睡半醒之間的慘慘戚戚的聲響,聽著不免格外驚心。緊促雜亂的旋律和著深夜中荒街的場景,更加劇了緊張的情緒。這時“他”出現了。他為何希望破碎,為何在這殘月的深夜癲狂囈語?他是瘋子,是囚徒,還是洞穿光陰世事的方外人?他和他背後的故事讓人驚惶又令人好奇。墳墓是死與生的界限,使全詩更添了幾分鬼魅的氣息。“等你去親吻”的連續使用,感情炙熱、強烈而迫切,透露出“她”對於愛執著甚至偏執的追求。
渺 小
閱讀指導
此詩最初發表於1930年12月《新月》月刊的第三卷第十期,1931年被收入徐誌摩自編的最後一本詩集《猛虎集》,是徐誌摩後期創作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
我仰望群山的蒼老,
他們不說一句話。
陽光描出我的渺小,
小草在我的腳下。
我一人停步在路隅,
傾聽空穀的鬆籟;
青天裏有白雲盤踞,
轉眼間忽又不在。
美文解讀
一人獨聽空穀鬆籟,群山靜默,小草不語,有愜意也有禪意。碧海雲天的景致轉瞬即逝,雲縹緲不定,顯出自然之不可捉摸,也映襯出“我”的“渺小”。小詩清新雋永,餘味無窮。
這首小詩每節一、三兩行和二、四兩行字數相同,第一行與第三行押韻,第二行與第四行押韻,兩個小節形式結構相同,在結構上極其工整。全詩中除了“我”,餘下的便都是大自然。猶如一篇短小的遊記,“我”在與大自然接觸中,表露出對自然的欣賞與敬畏,又透出些許人生的玄思。
鄉村裏的音籟
閱讀指導
這首詩被收錄在徐誌摩自費出版的第一本詩集《誌摩的詩》中。全詩優美的景物描寫和新奇獨特的想象,展現了濃鬱的鄉土氣息,體現出詩人對童年強烈的留戀。
小舟在垂柳蔭間緩泛——
一陣陣初秋的涼風,
吹生了水麵的漪絨,
吹來兩岸鄉村裏的音籟。
我獨自憑著船窗閑憩,
靜看著一河的波幻,
靜聽著遠近的音籟,——
又一度與童年的情景默契!
這是清脆的稚兒的呼喚,
田野上工作紛紜,
竹籬邊犬吠雞鳴:
但這無端的悲感與淒惋!
白雲在藍天裏飛行:
我欲把惱人的年歲,
我欲把惱人的情愛,
托付與無涯的空靈——消泯;
回複我純樸的,美麗的童心:
像山穀裏的冷泉一勺,
像曉風裏的白頭乳鵲,
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鮮明。
美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