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崆峒隱山收佳徒 諸葛龍洞獲奇書(1 / 2)

楊慎有詞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詞所說正是崆峒所遇見的三星並現的亂世之秋,那時張角欲以黃天取代蒼天,漢家天下岌岌可危,地方豪強趁勢招兵割據,崆峒所住的隱山地屬荊襄劉表轄下,此地遠離中原,倒也能免於常年戰火,故而人傑地靈,生出了不少才智之士。且說那離隱山三百裏之地有一地名曰隆中,此地有一青年複姓諸葛,單名一亮字,自幼喪父,隨叔父寄居此地,少有大誌,勤於讀書,喜交遊天下名士,一日遠行至隱山腳下,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那日前夜,崆峒夢紅光顯於隱山,光耀百裏之地,清晨醒來,早已知曉諸葛旋至,歎道:“萬千生靈寄於此一人之身,天道不可測也,不可測也!”於是化身一老道躺於山下一老鬆下,專等諸葛到來。

且說諸葛此行得訪襄陽名士龐德公,與之交談甚歡,正在回味之間,忽見前麵鬆下一老道橫躺,正好攔住去路,諸葛躬身道:“勞煩仙長讓個道於晚生。”

崆峒寐眼斜瞟,打了一個哈欠,道:“山野之人,不懂那麼多斯文,你剛才說什麼?”

“請道長讓個路。”諸葛無奈,說道。

“讓路就說讓路嘛,哪有那麼多的話來,”崆峒又打了一個哈欠,道,“隻是老道在這躺了數日,腹中饑渴,實在沒有力氣起來,不知你可否將你的幹糧與我吃吃?”

諸葛心中頓覺好笑,但是心知山野之人素來狂放不羈,也不作怒,掏出包裏幹糧遞了過去,道:“隻剩這些了,道長將就吃些吧!”

“小夥子倒是好心之人,”崆峒接過幹糧笑道,“隻是老道還有一群小道士也在餓著肚子,不知你是否好心接濟一下呢?”

“這……”諸葛語噎。

“哈哈哈,小夥子空有一顆善心和求學之心,怎麼少了一顆濟世之心啊?”崆峒笑道,“想當今天下割據紛爭,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之人遍地都是,小夥子難道就無心去救麼?”

“道長所說確實在理,但是天下之大,瞬息萬變,又是亂世之秋,非大智大賢不能救也!”諸葛說道。

“難道汝就無心做這大智大賢之人麼?”崆峒站起身,說道,“須知讀書所為何事,首為安民,並非隻是屋內侃侃而談之用也!”

諸葛頓悟,立馬跪倒,說道:“但求道長教我安民濟世之學!”

“哈哈,孺子尚且可教,”崆峒大笑,“隻是我肚子裏的學問恐怕還沒你的多,教不得你,你若真心想學,我可為你指引,能否成功就看你個人的努力了。”

“願聽道長教誨!”

“在這隱山西側有一山名曰臥龍山,在山的西側有一洞,洞裏有你想學的濟世之學,不過裏麵也有你想不到的危險,你可要想清楚了。”崆峒說道。

“多謝道長教導,請受亮一拜!”諸葛跪拜在地。

“不必多禮,”崆峒笑道,“若是你能成功,三十年後我們自會有相見之時,望你莫忘今日濟世之誌!”

諸葛允諾,再拜而去。崆峒見此間事已了,也離了隱山,回到崆峒洞。

且說諸葛辭了崆峒,便直奔臥龍山而來,山勢險峻,山路常年失修,很多地方已經坍塌,等到諸葛來到崆峒所說的山洞時,已是夕陽西垂,暮色將臨,山風驟起,夾雜著陣陣狼嚎,不禁令人心驚膽顫。諸葛此時一心在崆峒所說的濟世安民的念頭上,倒也沒有在意這些,整了整淩亂的衣冠,便摸進山洞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