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戰爭留下的痕跡還沒有被抹去,在之前那支藩軍駐紮的地方,一群人正眉開眼笑的收拾這戰利品。“你看,這一仗我們不就打贏了。”高杉晉作行進在殘破的營地中間,對身後的赤根武人以及山縣有朋說道。對於奇兵隊的存在以及作用,在經曆了下關城一邊倒的戰鬥以後,赤根武人還有山縣有朋都產生了嚴重的質疑。作為傳統武士出身的他們,事實上是看不起這些農夫百姓的,領導他們作戰,對赤根武人以及山縣有朋而言更多的是把自己視作了戰國時代的足輕組頭之類的職務,所以打起仗來,沿用的還是老套路。說白了就是陣地戰,訓練有素的足輕不論是持鐵炮也好,還是持長槍也罷,在戰線上都是可以維持很久的,接受過此類教,育的他們,顯然把奇兵隊也當做某種訓練有素的足輕部隊,像赤根武人那樣直接就把奇兵隊投放到了第一線戰場,而且麵對的還是歐陸一流的法國軍隊,這樣要是不輸才是奇怪。
奇兵隊的定位和傳統的足輕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奇兵隊的定位如果放在歐陸國家,其實是一種近代民兵部隊。近代以來,伴隨著火藥武器的一步步發展,戰爭的形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前作戰,兵對兵將對將,看的都是人的素質,古代民兵雖然不是沒有,但是往往都不堪一擊,沒有合適的裝備,沒有經過訓練,怎麼能打的贏仗?可火藥武器的出現大幅度的打破了這個情況,不論什麼人隻要會開槍就能夠視作一份戰力,而且這份戰力還是可以置人於死地的那種,這種變化不言而喻。雖然說火器使用對人員的素質依然有要求,但是相比於訓練一個騎士,一個弓箭手而言,火藥武器對人這個要素的重視程度還是下降了。當然了久經訓練的正規部隊還是不可或缺,可是正規部隊總歸是有限,想要進一步提升國家的戰爭潛能近代民兵自然應運而生。一杆步槍,一個稍加訓練的普通人就是一個合格的民兵,他們不需要士氣,也不需要準頭,隻要會開槍就好了。
而且民兵的動員與使用往往都是由於國家正規部隊失去作戰能力,或者敵對國家已經侵入本國境內,一經動員,民兵迅速就能成為戰力輔助,或者搖身一變成為遊擊隊。由於火器的射程以及殺傷力,這讓以前很多隻有精英才能幹的事情變得異常簡單,最明顯的就是夜襲、偷襲,破壞這些隱秘作戰,曾經這種作戰都是需要最精銳的勇士才能擔當,雖然不要求他們個個能以一敵百,但是至少他們決不能怕死。而近代民兵不需要這些,他們可以怕死,他們可以慫,但是一旦他們達到一定相對數量並且埋伏到位,哪怕再精銳的部隊都有可能陰溝翻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抗日戰爭中,我黨下屬的民兵部隊,多少日本以及國民黨軍隊都栽在他們的手裏了。
剛才密林中的一戰也是如此,奇兵隊實際的動員數量遠遠達不到那支藩軍的數量,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藩軍的實際處於作戰狀態的士兵太少太少,這樣在數量上奇兵隊就形成了相對的優勢,而且密林之中,奇兵隊埋伏的非常到位,所以一開火就把藩軍打懵了。對於一支傳統部隊而言,除開士兵的訓練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軍隊的士氣,任何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們的士氣都是極度高昂的,而高昂的士氣能夠保證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作戰能力,但是如果部隊內部總是有不明不白就死去的戰友,這對士氣的打擊是異常嚴重的,一旦士氣崩壞軍隊也就潰散了。過往的傳統軍隊很難做到著一點,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夠持續不斷的殺傷敵軍打擊士氣,雖然也有弓箭,也有弩,但就像之前說的,這些東西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掌握的,就算弩已經是非常簡單的武器了,可是你還是得需要一把子力氣才能拉得開它,況且投入敵後往往就等於去送死,所以想要不停殺傷敵軍就要派遣一支精銳的射手,而這些精銳的射手如果投放在正麵戰場上那遠遠要比投放在敵後更有用。而裝備火器的民兵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火器的有效殺傷可以導致一支精銳部隊在進入戰場之前就疲憊不堪,甚至能夠直接就讓一隻普通部隊就地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