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原本,徒步莆田山水,隻是同好的一種業餘興趣與生活。怎麼也想不到,行走木蘭溪,居然走進了浩蕩的江流、富饒的平原、美麗的群山、悠久的曆史、厚重的人文、燦爛的古跡……於是,便有了重重的疑竇:到底是木蘭溪,木蘭江,木蘭河?便有了心底的慨歎:好一派氣勢磅礴的木蘭溪,木蘭江,木蘭河!

原本,偶然間興趣上了攝影,行攝莆田,也隻是一種業餘的興趣和美好的願望。怎麼也想不到,整理行攝木蘭溪的照片時,展現在眼前的斷麵圖像,居然一幅幅是浩淼的水景、煙雨的“江南”、如汁的清泉、斑駁的古街、獨特的民俗、純樸的生活……於是,便有了照片的發問:到底是木蘭溪,木蘭江,木蘭河?便有了實景的印證:分明是一派氣勢磅礴的木蘭溪,木蘭江,木蘭河!

實景與圖景的兩相印證,竟如此合拍的是“江”、“河”,何以千百年來卻一直都毫不含糊的稱之為“溪”?生發的這一疑問,使全程的行走,猶如參憚般,總是伴隨著虔誠的追尋與探究。於是,便有了“地理的稱謂毋庸置疑的是木蘭江、木蘭河,人文的稱謂自然應是謙卑的木蘭溪”的斷想;便有了母親河的子民們世世代代孜孜不倦追求的或許正是“江河的氣度,溪流的謙恭”的感悟。

都說行走能改變一個人的視野和思想。徒步母親河的全程,升華了對木蘭溪的全新認知。如何把這種“升華”表達出來?最簡單質樸的辦法,就是圖文並用,直白地把心底的慨歎,通過實景照片說出來;把實景照片無法說全說透的心底慨歎,通過文字寫出來。於是,便有了走進木蘭溪的圖說《木蘭溪犇糾冀瓲木蘭河》。

感謝多年來相伴行走的同好們!感謝為本書出版給予支持和幫助的朋友們!阿缽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