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兆餘村位於縣東北部少陵原北部,韋曲鎮東3公裏。原屬杜陵鄉今隸屬韋曲街辦。街區沿韋曲至大兆的公路東西延伸。有商店、中小學和服裝、磚瓦、木器等廠。以產條筐、竹篩子出名。村旁有唐撥川王論弓仁墓。宋人張禮《遊城南記》:“撥川王論弓仁墓在趙村。”元、明兩代文獻均記載論弓仁墓在趙村。清嘉慶《鹹寧縣誌》始稱趙韋村,並分東西二村。長安方音“韋”讀如“餘”,民國初年改寫為東兆餘村。
???2012年,在本村西北300米處,今神舟六路東,航天中路北。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前不久在長安區鳳棲原發掘了一座唐代壁畫墓,係平叛安史之亂的唐朝名將郭子儀的曾孫名叫郭仲文,曾官從三品,47歲去世。他的曾祖父就是平安史之亂,人稱功高不蓋主的唐朝名將郭子儀。”經發現此地為郭子儀家族墓地,占地約500畝,已發掘約30多座郭氏大墓,有墓誌銘的有郭曜夫婦合葬墓、郭曖和升平公主墓、郭仲文夫婦合葬墓、郭仲恭及金堂長公主合葬墓、郭琦夫婦合葬墓、
此墓地為自郭子儀開始一直到五代,郭氏家族墓地,綿延9代約200年。此地有郭子儀衣冠墓、郭子儀夫人王氏墓、郭子儀8個兒子墓等9世家族墓幾百座。
??武周時少數民族將領,撥川王論弓仁,他為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英勇奮戰,屢立奇功,名垂青史,葬於少陵原東兆餘村西,惜其地上古跡無存。
?
???本村人士左協中又名左世允,少時在銀匠爐學藝後入西安陸軍小學、陸軍中學、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結業後,加入榆林井嶽秀部,由連、營長累升至軍長。民國15年(1926年),任陝北第五混成旅旅長兼中部、宜川、銅川、耀縣四縣警備司令,駐防銅川。。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騎兵第六師師長兼伊克昭盟遊擊縱隊司令,親臨前線指揮與日寇作戰,兩次粉碎日寇渡黃河。為支持八路軍抗日,左協中在綏蒙地區的沙骨朵,贈送給八路軍電台四部。派船運穀米、食鹽等物資,接濟山西保德縣駐防的八路軍許光達部。?1948年5月,左協中籌資在家鄉東兆餘村建成小學一所,深受父老稱讚。1949年6月1日,擔任國民黨二十二軍軍長兼陝北警備司令的左協中,在榆林率部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和平改編。是年9月,左協中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主席、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並出席開國大典。抗美援朝運動中,送一子一女參軍。1950年後,曆任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省人民政府委員、西安市政協副主席等職。1960年8月17日,不幸病逝,終年72歲,葬於本村。
張新武/書文於2015年2月9日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