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官馬大道石佛寺(1 / 1)

石佛寺村隸屬長安縣黃良街辦管轄,子午大道以西,現有可耕地1400畝,一千七百多畝土地,四個村民小組,近300戶人家,1000餘口人左右。全村由官路村和石佛寺村兩個自然村組成。

據《陝西省長安縣地名誌》載:石佛寺村位於黃良鎮西南2公裏處。是石佛寺村民委員會所在地。人口198戶,788人,耕地麵積1250畝,主產小麥、玉米。石佛寺的村名來源於村西南的一座石佛寺,據縣誌記載“村西側原有石佛寺一座,建於明代。後在寺院東側建村,得名石佛寺。清嘉慶《長安縣誌》記為石佛寺”

石佛寺本地村民叫佛爺寺。上世紀50年代,村裏人在地裏挖出了一個石佛的底座,約有一人高,石佛寺毀於清末同治年間陝甘**起義。1979年公社時期,發現一個13.2公分高的鎏金.銅佛。資料記載:佛結跏趺坐於前方後圓並飾有雲氣紋的台座上,雙手作禪定印,束發型肉髻,額頭較寬,眼大而橫長,頷首微笑,著通肩大衣,領帶自右肩繞胸搭於左肩後,胸部衣紋呈U形平行排列,斷麵呈階梯形。腦後有兩個用於固定頭光的圓孔,座後半周有字母文字,現存小雁塔西安博物院。另有一注有“長安縣黃良鎮石佛寺”的石頭,現存於碑林。

村東一直延續叫官路村,子午大道自古為西安到四川的官馬大道,此地為過去巴蜀一帶商旅歇腳住店的地方,得名官路村。

村子過去有城牆,外圍一圈護城河,現仍有半截城河未填。城門樓子合作化時候才拆除。城南北70米寬,東西140米左右,堡子內有藥王廟,三宮廟、菩薩廟,老廟,土地廟等。藥王廟六十年代才拆毀。三宮廟、菩薩廟,是個全廟。後殿是菩薩廟,北邊是牛馬王,南邊是城隍,前殿空蕩,無塑像。

本村王姓是從五台鄉的東西甘村與子午北豆角和山西大槐樹遷來,張姓從五星鄉太原莊遷來,付姓由山裏石砭峪遷來,羊姓由石砭峪和五台留村遷來,堯姓由子午的南村遷來,宋姓從城固縣遷來,習姓從引鎮遷來,邊姓從子午遷來,侯姓從灤鎮紅廟遷來。

1949年6月,解放軍在解放小五台時有一個連的士兵曾經駐紮在村裏。村裏還有人曾經為解放軍當過向導。本村英烈弋馬駒196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八一五三部隊團部通訊員。1974年11月在蘭州軍區十號信箱因公犧牲。

2005年省考古所在石佛寺村附近的一處建築工地發現40餘座古墓。考古人員根據葬式及出土物等判斷這些墓葬時期為戰國晚期和西漢初期。

張新武/書文於201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