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米魚兒(1 / 3)

為了紀念地球安全渡過那次曠世浩劫,各國政府決定改公元為新元紀年,這一年,就是新元1年。

新元16年,7月9日。

茅山腳下,雞鳴古鎮在那場浩劫中已經蕩然無存,連最有名的雞鳴寺也隻能是流傳於人的言語中和地名中了。鎮上的寺北高中,就是指原雞鳴寺北的鎮高中,浩劫之後,改名為寺北高中。

十六年的恢複和重建,雞鳴鎮又是一番繁榮景象。茅山青鬆道觀這個千年古刹,由於在那場浩劫中奇跡般地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讓很多人空虛的心靈慢慢找到了歸宿。不單是雞鳴鎮及周圍的普通人有事沒事的到道觀裏對那些泥胎塑像頂禮膜拜,就連方圓幾百裏的一些別有身份的非普通人,也變著法子地前來朝拜。似乎那一尊尊活靈活現的泥尊,真的可以廣施大法,為人祛災消難,祈福避禍。

慢慢地,就造就了雞鳴鎮的繁華與傳奇。

於是影響也越來越大,範圍也越來越廣。更多的各色人等加入到朝拜的行列,更遠的人們風聞而來,讓小小的雞鳴鎮一下子成了縣裏香餑餑。

造神運動便是這麼開始形成的,一個人,就在這個運動中被造成了神。

他就是在那浩劫來臨之時堅持留在古刹裏的主持道人清風揚,曾經親眼目睹了十六年前那場浩劫的曆史見證人。再加上雞鳴鎮一些老人對這清風揚道人軼事的口口相傳,造神運動便在無形之中更是高潮迭起了。

不知道有多少善男信女不遠千裏前來叩拜祈福,更有那好事者借機造勢,到處宣揚,甚至整個雞鳴鎮都被炒作得沸沸揚揚了。

當地政府看有利可圖,更是推波助瀾,大力發展旅遊業,開拓附屬產業。沒想到這樣一來,經濟一日千裏,小小的茅山縣竟然成為市裏乃至整個省裏的複蘇發展典範縣。

所有的一切,都和一個人有關!他就是清風揚。

迷信一個人很容易,把一個人造成神似乎也很容易。在各方麵的需求下,清風揚這個方外人便在喧囂的經濟發展中成了人們需要的神。

關於清風揚的各種傳聞軼事已經到了俯拾即是,甚至連幾歲孩童都能呀呀學語著說出一兩個來的地步。所以,要是你在雞鳴鎮上說不信清風揚這個神,恐怕還沒走出幾步,就會有人拿板磚偷偷的拍你了!

因為,大家需要神。

凡事,都有個例外。不錯,普通人要是說不信清風揚這個神,遭板磚是必定的了。可是有三個人,卻不是普通人,他們就經常在雞鳴鎮上發動運動破清風揚這個神。

卻沒有人拍他們板磚,更沒有人去指責他們,甚至連最需要借神發財的暴發戶們。

因為這三個人,跟清風揚的關係,太不一般了。

說是師徒,實為父子父女。

他們就是清風揚收養的三個徒弟:方昊、米魚兒、紫英。

16年前,清風揚才30歲,卻一下子收養了這三個孩子。為了他們,清風揚和老婆李惠林付出了他們的所有——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要。

這三個人,都是清風揚一手拉扯教導大的,可差距真是太大了!方昊紫英是天縱英才,天資過人。從小就表現出了超人的才智,兩個3歲背唐詩,4歲寫字算術已經接近小學三年級水平了。練武上,更是出類拔萃,9歲的時候,已經將清風揚會的武功學全了。清風揚隻好在祖師留下的武功本子上找,隨便丟給他們幾本,讓他們自己練。

唯有老二,米魚兒。從小讓人淘心費力,人笨也就罷了,卻淘氣得很,整天惹是生非,沒個穩當勁兒。又貪吃嗜睡,胖乎乎的,讓清風揚沒少費了心機。

清風揚很忙,可是在管理米魚兒上,卻事必躬親,從發現他和方昊紫英的差距開始,清風揚就對米魚兒“關愛有加”了。

凡是清風揚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在米魚兒身上都用過了。

也正是因為清風揚的努力,才使得傻乎乎笨乎乎的米魚兒得以跟得上方昊紫英的跳級進度。16歲的米魚兒,已經是寺北高中高二的學生了。當然是差的那類,因為他實在是有點笨極了的味道。

公平的說,米魚兒隻是對學習沒有興趣而已。他更喜歡畫符!

畫清風揚捉鬼祛妖的各種靈符,甚至連清風揚自己都不會或者不願意學的靈符,米魚兒都能津津有味地看並學著畫,盡管他並不知道那些靈符是幹什麼的,有什麼用。米魚兒隻是為了畫符而畫符。

清風揚有時候搖頭,有時候也笑笑了事。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地過著,米魚兒混日卻不如年,他逍遙自在著呢,除了師父清風揚外,他沒有個怕頭。因為不愛學習,整天惹是生非的,人長的也就壯實,比大哥方昊還高半頭,黑涔涔的臉膛,方臉劍眉,眼睛炯炯有神。16歲的他,怎麼看都像十八九的人了。

可是,無論是見識還是武功上,米魚兒卻都低大哥方昊半頭,甚至連妹妹紫英,都有些不如。

7月9日,是個周五,因為距離期末考試還有一周多點,雖然下課很長時間了,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回家,呆在學校裏補習功課。

米魚兒早就溜出了教室,穿過連廊樓後的蜿蜒小徑,來到校園牆頭邊。他不敢走大門,因為看門的老頭,似乎是師父的眼線,總是和他做對。

牆頭並不矮,像所有的鎮這一級的學校一樣,寺北高中的牆頭修的很像監獄。牆頭上除了用水泥沾了很多碎玻璃外,還又另加了半米高的鐵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