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m.js">
第五十九章 西賀牛洲萬妖聚
原來如此,以如此方式聚集功德當真是另辟蹊徑,怪不得鴻鈞道祖亦稱西方教為旁門。
遠古時代,道門三聖無一不是以先天至寶壓製氣運,立教開派,太上老君以太極圖壓氣運立人教,原始天尊以盤古幡奪氣運立闡教,而通天教主也以誅仙四劍壓氣運立截教,奈何誅仙四劍乃是殺伐之器,壓製氣運卻不及人、闡兩教,封神之劫才會因氣運衰退而導致教派衰落。女媧娘娘以乾坤鼎壓製人族氣運,使得人族曆劫不滅,經難而不衰。
西方教雖有兩大聖人以自身壓製氣運,終究遜於道門,兩大聖人閉關苦悟無數年,合兩大聖人之見識感悟,參天地造化之玄奧。終於創出以八方功德池聚天下功德以漲氣運,端的不凡,兩聖合力又耗無數年之久,才築成八方功德池。
八方功德池也不負所望,聚功德之效甚比先天至寶,然西方教立教之地地貧人稀,雖有妙法聚功德終究是所得不多,是以西方教曆無數年而不興。至準提聖人向東方布道,功德無量,氣運大漲,教派乃興,又於封神之劫中渡化截教三千紅塵客,更是聚下了大興之氣運。
天道有感,佛教實乃弘揚道法,雖另辟蹊徑,依舊是道之一脈,乃召示佛教當興,便有這西遊之行。
佛教如若能傳教東土,贏得無數信徒,佛教氣運也便與人族氣運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除非天下萬民皆不信佛,佛教氣運才可能衰落,但這是不可能的,曼說佛法玄妙,無論雅俗皆能習而明理悟道,又有妙法如佛家九字真言能降妖伏魔。如此可預見將來天下不信佛當屈指可數,佛教大興必不可擋。
道門三聖皆是光明磊落之輩,不屑用佛教萬妖『亂』世此等劣計,但西方兩聖人卻不然,隻要能大興佛教便可,況且此計乃是座下弟子所設所行,無損聖人麵皮,何樂而不為。
牧風若有所悟,又以神通查看一下在寺廟中『吟』誦佛經的和尚,果然,每一個誦經和尚從佛法有所明悟,便有一份功德飛向靈山,越多信徒,功德便會越多。一旦唐僧取經而歸,佛法傳布,道門又以何與佛教爭人族氣運呢?人教早與人族氣運相連,倒是無礙,但闡教、截教卻是無法爭得人族氣運。
經此事之後,大唐又恢複了國泰民安的繁華景象,天下百姓知道天兵天將乃是在當今天子天壇祭天後才臨凡除妖降魔,民間開始流傳當今天子乃是天命所歸,真龍天子,一時間百姓對大唐的歸屬之感空前絕後,乾坤風氣為之一清,五賊斂跡,百姓穩定、富足,不少百姓在家設有當今天子長生牌,願保天子長生,大唐屹立不衰。
大唐皇帝沒想到災難之後會有這樣的結果,亦是滿懷欣慰,令魏征擇日祭拜蒼天,又多設天帝神廟,三清道觀,以及各天神廟,且定天兵臨凡之日為廟會之日,天下百姓齊呼對明,自此道門出現短暫大興之象。
寺廟雖也有修建,但遠遠不及道觀,況且百姓忠君思想深入靈魂,對天庭的認同感深,在親見天兵下凡後更是無限增強。此時佛教未深入底層,還未能得到中原百姓的認同,經此一事,佛教要大興於東土勢必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靈山,偏殿,釋迦釋尼與燃燈古佛兩人相望歎息,佛祖道:“天庭如此做為倒是好算計,如此一來,我佛門大興卻得延遲幾百年之久。”
古佛道:“此次天庭不但在人間重聚氣運,更討好道門三教,一舉數得,卻又讓人無可奈何。”
佛祖道:“此次卻是心急了。”
古佛道:“不然,天庭便是等著我佛手出動才出的手,無論何時行動都會如今日一般。”
佛祖道:“天庭既敢算計我教,定不會就此罷手,必有後手。”
古佛道:“西賀牛洲乃是佛門所在,量天庭也不敢放肆。”
佛祖道:“不然,天帝乃是道祖親封管轄天地之正統,如其出手,佛門卻不好與其對抗,況且此次之事,天庭刻意討好道門三教,佛門出手,三教必定會偏幫天庭,到時於是佛法東傳卻大不妥。”
古佛道:“如此一來,隻能命令眾佛子謹慎行事了。”
佛祖道:“也隻能如此了,西賀牛洲之妖彙聚積雷山,定有所圖,令下凡為妖的尊者伺機行事。”
古佛頷道認同。
且說西賀牛洲群妖皆往積雷山,但也有淡名薄利,不理世事之妖並不出山,而是在洞府參修**,然而這些不出山的妖修亦禍從天降。
雁『蕩』山有一妖修,本體乃是一仙鶴,雖為妖,修的卻是仙法,化形為一女子,容貌清秀靚麗,婉如仙子下凡,故呼鶴仙子,鶴仙子脾氣溫馴,『性』情高雅,從不做傷天害理之事,一心潛修,隻求得窺大道,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
此時,鶴仙子正與三個穿著大紅袈裟的和尚對峙,三個和尚雖是出家之人,卻一臉『淫』邪地盯著鶴仙子,鶴仙子道:“你們三番五次擾我清修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