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曆史就在你身邊
相信很多人跟孫中山先生一樣,在小時候,就常常為太平天國的故事著迷。
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等一群不甘沉淪的男人,帶著一幫貧苦的農民兄弟,從金田殺到金陵,又從天京打到天津,在大半個中國鬧騰了十四個年頭。太平天國在玩命,大清帝國也在拚命,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就是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崛起政壇,建立了彪炳史冊的赫赫功業。
這十四年中,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留下了太多慘痛的教訓。
洪秀全四次參加科舉考試,四次落榜,是一位尷尬的高齡童生,後來卻實現了人生大逆轉,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天王。楊秀清一介文盲,聰明絕頂,下馬治民,上馬治軍,為太平天國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卻被自家兄弟慘殺於天京東王府內。石達開文武雙全,二十出頭掛帥西征,馳騁千裏長江,在湖口和九江大敗曾國藩,逼得曾國藩兩次跳水,後來卻帶領天國精兵,遠走四川,兵敗大渡河。李秀成隻讀過幾年私塾,卻胸藏文韜武略,屢敗湘軍,成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頂梁柱,最終卻因為叛徒出賣,成了曾國藩的階下囚,寫下著名的《李秀成自述》。有人說他是叛徒,也有人說他是詐降,這成了爭論不休的一個曆史疑案。
斯人已不在江湖,江湖中卻到處是關於他們的傳說或是評說。
人們對於太平天國的評說,似乎印證了一個說法——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馬克思曾稱太平天國為“強大的革命”,幾年後他卻一百八十度急轉彎,稱其為“魔鬼的化身”。清政府更是對太平天國極盡誣蔑之能事。誌在反清的孫中山則公開聲稱自己是“洪秀全第二”,但同時又說“太平天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蔣介石、白崇禧等人和孫中山一樣,對太平天國大唱讚歌。******曾對郭沫若說過,如果能“經過大手筆寫一篇太平軍經驗,會是很有益的”。近十年來,太平天國又被批得一塌糊塗,破壞論、邪教論再度複蘇。
太平天國史,曾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吸引了無數學者和草根的眼球,同時也引發了人們諸多不同的評論。
太平天國究竟是什麼?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是曆史的真相?
為探明真相,我努力從故紙堆裏索隱鉤沉,逐漸積累近百種資料。經過數年仔細爬梳剔抉和考證,終於漸漸理清這段曆史,得出了不少疑案和懸案的真相,知道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生動細節。
於是,我希望可以用新式寫史的筆法,從人性解讀的視角,全景展現太平天國那些人的內心世界,道出太平天國那些事的精彩細節;並希望能夠避開政治視角,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破譯太平天國的密碼。因為,政治視角的解讀,往往隻能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短命鬼。
一切曆史,都是人性折射的曆史,也是一部人類的欲望史。
人們既需要麵包,也需要信仰,更需要改變命運的希望。太平天國的興起,無疑契合了人性對善的追求,比如平等、友好、溫暖、關懷。太平天國的失敗,無疑也違背了人性對惡的貶斥,比如等級、貪婪、縱欲、失去公平。
曆史雖已遠去,但留給人們的思考和回想,依然很多。以史為鑒,永遠是讀史的終極價值。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曆史從來都不曾遠去,它仿佛就在你身邊。
曆史長河奔流不息,人性如月亙古不變,映照在宏偉壯麗而色彩斑斕的曆史畫卷上。唯有透過人性,才能真正感悟曆史;隻有通過曆史,才能深入品讀人性。讀懂了曆史,也就讀懂了人性;讀懂了人性,也就讀懂了現實,甚至未來。
唯有立足人性,才能讓讀者看到一個真實的太平天國。希望本書能讓讀者一笑,並在讀後能有一絲回味、一點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