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於飛看著俞得水那一身打扮心中好笑,問道:“俞兄才回來就這樣打扮,這是要去相親嗎?”
俞得水嗨了一聲,答道:“周邊的父老鄉親聽得漢軍大勝,不日即將渡河南攻,攜酒肉來勞軍,馬將軍忙不過來,讓咱們都去幫忙呢,咱平日裏不注重儀表也就罷了,這父老鄉親來了,哪能不好好收拾收拾,讓鄉親們有個好印象呢?”
歐陽於飛嗯了一聲,跟著俞得水往中軍帳走。俞得水一路上樂的不停得不得得不得的說著,歐陽於飛卻隻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應付著。他的心裏並不是很高興。
現在渡河,準備十分的不充分,甚至連河對岸瑤軍情形都不了解,父老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萬一渡河失敗,對人心士氣的打擊都很大。隻是現在整個漢軍無論士卒將校都急於渡河,看現在父老們的表現,也同樣是十分的企盼,他再怎麼有不同意見也無法出口,隻能暗中祈禱這一次渡河能夠成功。
馬超的大帳內,人聲喧擾,軍官們、周邊的父老代表們正自聊的熱火朝天,帳門外放著一排排的生豬活雞,人聲、豬嚎、雞叫,就如同正在趕一個熱鬧的大集一樣。歐陽於飛剛一進門,一個長發白衣的老人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叫道:“可是歐陽於飛將軍?”歐陽於飛正要答應,旁邊閃過夏侯令名來插話道:“不是,他是石綠,歐陽於飛今天有任務,來不了。”
那白衣老人十分失望,放開抓著歐陽於飛的手,喃喃的說道:“怎麼會來不了。聽說新來的歐陽將軍奇謀神斷,我們都等著見他一麵呢。”
夏侯令名向歐陽於飛眨了眨眼,跑到另一邊去招呼客人了。
歐陽於飛暗自慶幸自己躲過了一劫。要不是夏侯令名插話,他可能就答應了,但看這架勢,帳中人眾人人都等著看歐陽於飛,他要是一應聲,隻怕就不用想出帳了。
俞得水見一眾鄉親無人注意自己,心中發急,咳嗽一聲,大模大樣的走向帳中,來回走動。
歐陽於飛站在帳邊一時找不到馬超在哪裏,隻見人影繽紛,晃來動去,耳朵裏聽著的都是“渡河”“渡河”的話語,其中以方才問他是不是歐陽於飛的那老人的聲音最大,他連連大叫:“早日渡過河去,殺光瑤狗,平複大漢江山!”說的須發怒張,神態十分威猛,看起來不象是來勞軍的,倒象是準備加入第一批敢死隊的。
歐陽於飛暗自歎息。如果他們知道有瑤漢同源一說,還會不會“瑤狗、瑤狗”的亂叫?
瑤人的稱呼很多,他們自稱“勉”、“金門”、“布努”、“炳多優”、“黑尤蒙”、“拉珈”等。關於瑤族的來源,說法不一,或認為源於“山越”,或以為源於“五溪蠻”,但大多數人認為瑤族與古時的“荊蠻”、“長沙武陵蠻”等在族源上有淵源關係。據說,秦始皇統一後,采取遷“謫戍”民於邊疆民族地區的辦法,從中原派大批漢人進入長沙、武陵蠻地區,這便是瑤人最早的來源。
自然,也還有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說,瑤人先民在太古時代擅長製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瑤族先民稱為“窯民”;後來陶罐坯料製作由手工發展為旋轉搖動製坯,窯民改稱“搖民”;瑤族先民中四大姓之一雷氏,來源於發明養蠶繅絲的黃帝之妃方雷氏,也就是嫘祖,故瑤民善養蠶,又衍生出“繇民”一稱;後蚩尤率領三苗和搖民與炎黃大戰失敗,搖人曆經夏、商、周征伐,一部分被當成勞役奴隸,稱之為“徭役”或“傜役”,即“傜人”;此後曆代傜人不斷對抗皇帝,嘯聚山林、不繳賦稅,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稱,意即不繳稅賦、不賦勞役之人;後來有人將美玉旁的”瑤“字作為該名族統一名稱為瑤。
歐陽於飛正在暗自感慨,卻有人在身後拉了一下歐陽於飛的衣服。歐陽於飛回頭看去,正是馬超。馬超全不似高興的模樣,他向門外一指,示意歐陽於飛跟他出去,歐陽於飛跟著馬超走到門外,卻見馬超轉了個彎,來到帳角偏僻無人之處。
歐陽於飛看著馬超,越看越奇怪,心中暗想什麼時候馬超也學會玩兒私聊了?他好奇心起,一本正經的拱手說道:“末將聽候馬將軍吩咐。”
馬超一臉的尷尬,居然對歐陽於飛的玩笑沒什麼反應,他搓著雙手,欲言又止,期期艾艾,結結巴巴,臉也憋的通紅。
歐陽於飛看著都替他著急,歎了口氣說道:“馬將軍,有什麼話直說吧,再這樣子我都受不了了。”
馬超一跺腳,說道:“今天在大校場,袁將軍給我下了個命令,要我盡快把任姑娘送出軍營去,我一直沒找到機會和你說。”
歐陽於飛這才明白為什麼馬超今天一早聽著袁承誌的命令臉上全是為難之色。他見了袁將軍的態度就知道,任泉靈不可能長留於軍中,但是,當他親耳聽到這個命令時,仍有一些惘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