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清華報到(1 / 3)

隨著開學報道的日子臨近,陳風也放棄了繼續徒步旅行的念頭,也轉的差不多了,遂搭了輛車趕向北京。陳風下了車時已經快七點半了,向一個老大爺問了一下清華大學的大致主和,大概的方位,又整理了下背包,朝著學校的方向走去。

北京陳風從來沒來過,可以說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頭一遭,所以當時出車站的時候,特意買了份最新的北京市地圖,加上老大爺的指點,這清華的位置也就不是特別的難找了。

按地圖所指,到海澱區的路還是標的很清楚,現在已是早上八點多了,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車來車往,川流不息,一路行來倒是讓陳風對首都城市有了些比較直觀的印象。

清華大學座落於清華園內,清華園一辭,廣義泛指清華大學校園,本義則專指以工字廳為主體的一組清室園林,清末時俗稱‘小五爺園‘。

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區。明朝時為一私家花園, 清華園原是康熙時熙春園的一部分,即其東半部,熙春園原是康熙皇帝的行宮,其建園時間約與附近的圓明園同,以後各代皇帝因襲相承。至道光時,為了分贈多子女的需要,把熙春園分割成東西兩部分。西部定名為‘近春園‘(即現在的‘近春園遺址公園‘ ),賜皇四子奕 (即後來的鹹豐皇帝),俗稱‘四爺園‘;東部則另建新舍100餘間(即現在的工字廳一帶)。仍襲用熙春園舊名,賜皇五子奕宗,俗稱‘小五爺園‘。鹹豐即位後,始改名為‘清華園‘,並親書匾額懸於宮門,至今尚在。

清華園初建時有兩道宮門,大宮門大殿曰永恩寺,在今清華郵局一帶,後被稱為‘二校門‘,現在的兩棵參天古柏即為其遺跡。二宮門即今天的‘工字廳‘大門,正額懸有鹹豐皇帝親書的那塊匾額。進了二宮門便是工字殿。院內曲廊回合,奇花異石,蔚然深秀,是京郊富有特色的園林建築。自1911年清華學堂建立至今,已在為中國乃至世界稱道 的一流大學,學校聚集了全國高考大部分精英,又有半數精英進清華之稱, 生源基本上分為了三個檔次,一是學習拔尖,十年寒窗考上清華二是為國家做過突出貢獻的,例如體育的世界冠軍,奧運會冠軍,做為特長生直接進清華第三就是分數差一點,花錢進來的公子哥、高幹子弟之類的,由於全憑暗箱操作進清華,簡單的說這樣的人是既要有錢還有要權,用錢和權鍍金感受清華氣份的,混個幾年,再操作出國,花錢讀個碩士、博士什麼的,回國也儼然一留洋學者……

陳風之所以選擇這裏,也是考慮這裏環境,第一招生主任許諾上學上網住宿全免費還提供打工機會掙零花錢第二清華大學圖書館由校圖書館及人文、經管、法律、建築和美術等專業圖書館組成,館藏總量已經達到400多萬冊(件)那陳風想查什麼小動物資料都能查到了第三還給陳風提供了許多國際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也就是說不要錢可以出國,簡直太爽了而且聽說這裏管理要求又極其鬆懈,隻要能考試通過一般上不上課都不怎麼管的,這裏簡直就是個自由的天堂,可以說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比較符合他現在的情況。

麵對大學生活,陳風還是非常憧憬,隨著路程的不斷接近,陳風的腳步也輕快了起來,按地圖所標,隻要過了前在的街,向右轉個彎,再走不遠,就應該到達清華大學的正門了。

現在估計正是新生報道的高峰期,按一個學生兩個家長,再大車小車這麼一送,還不知道現在清華大學裏熱鬧成什麼樣了,就算不是人擠人,至少也是亂哄哄的了,想到這,趁這裏還算清靜,陳風不禁將他背的那個簡單的背包拿下,找出所有入學需要的手續,整理了下,放入袋子,拿在了手上,省得到時人多,他再手忙腳亂地去找。